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上饶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此安排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定经济基本盘,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着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按照“融入长三角、中部走前列”的要求,奋力迈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大美上饶”坚实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目标任务,聚焦“六个着力”,夯实“稳住”的基础、激发“进好”的动能、保持“调优”的态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坚持工业挂帅、项目为王,坚持敢字当头、担当实干,坚持马上办、办上马,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谱写现代化大美上饶壮丽篇章。
做好2022年工作,要以扩量提质为目标,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坚定不移主攻工业、决战园区。大力发展新经济,做大做强全域旅游。以扩大内需为基点,加速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商贸消费、做活物流金融。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加速建设中部一流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强城市规划,加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乡村建设,壮大县域经济。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速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勇闯改革“深水区”,打造开放“升级版”。优化发展“软环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铁腕治污,坚持铁心护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加速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织密社会保障网,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稳控社会风险点。
各地、各部门要奋勇争先、担当实干、狠抓落实,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全面完成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下达和实施。
2022年3月11日
(此件主动公开)
上饶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起步之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稳妥处置铅山突发疫情,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总体稳定、稳中向好的态势,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的强劲开局。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43.5亿元,增长9.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6.0亿元,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8.9亿元,增长17.9%;外贸出口279.1亿元,增长20.1%;实际利用外资15.8亿美元,增长8.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10.1%。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经济活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特征。经济活力显著增强,即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三千亿,同比增长9.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0.4:39.5:50.1。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占GDP比重达30.1%,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GDP增长2.9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69.8%,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5个百分点。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即居民增收步伐加快,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51元,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2元,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9.2%。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升,地方税收收入160.8亿元,增长6.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68.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2.1亿元,增长0.3%。其中,科学技术支出15.9亿元,增长8.2%;卫生健康支出85.4亿元,增长5.8%;教育支出138.5亿元,增长3.1%。与此同时,旅游品质持续提升。上饶被评为十大“秀美之城”,武夷山成为首批国家公园,婺源获评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50.1亿元。新经济业态加速构建。成功晋级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入选2021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全市数字产业营业收入达817亿元。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减轻,全年减税降费155.27亿元。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建项目289个,完成投资32.5亿元。江西师范大学数字产业学院揭牌开学,成为全省首家数字产业学院。获批首批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示范中心与产业园建设试点市。
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7.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0%以上,出口总额实现量稳质升,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0%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0%左右、9.0%以上,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水、空气等质量指标达到省考核要求,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部署,围绕完成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2022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创新驱动,着力加快科技赋能。一是加快创新城市建设。以市中心城区(信州区、广丰区、广信区、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为核心,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一核一廊两城多链”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设G60科创走廊(上饶段),融入G60科创走廊。二是推进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0%,并实现进位赶超。三是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继续推进上饶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建设,实现“一产一院”与“一县一院”,力争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创新平台载体3家。推动关键技术揭榜挂帅,继续梯度培育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力争省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取得突破。四是引进培育创新人才。加大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实用型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力争新引进领军人才20名、高端人才60名。加大本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二)聚焦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产业体系。一是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关于加速发展“大工业”的实施方案》,加快形成“2+4+N”产业体系,力争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2+4”主导产业规上营业收入达到4500亿元。扎实开展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加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前沿产业快速成长,力争有色金属产业营业收入过2500亿元;深入推进晶科能源“三年千亿计划”,力争光伏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过1000亿元;全力推动爱驰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达产达标,推动电池、电机、电控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信江产业新城、鄱余万工业走廊等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映山红行动”。二是深入实施强旅游战略。加快推进旅游标准化全国试点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诚信退赔机制实施,发挥诚信退赔金作用,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示范标杆。加快推进城东文旅综合体、水南历史文化街区、铅山河口古镇、婺源朱子古镇、鄱阳饶州古镇等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建设。打造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水域旅游、乡村旅游和“霞客行”旅游板块,丰富沿线旅游产品供给。深入挖掘和推广饶州文化、信州文化、婺源徽州文化,形成独特的“上饶文化”。三是推进农业发展举措落实。确保粮食安全。优化特色布局,加快发展优质稻、蔬菜、果业、茶叶、畜禽、水产、中药材、笋竹、油茶、农旅“十大”特色产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7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66亿斤左右。扶持万年贡米集团、德兴异Vc钠、铅山江天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力争更多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产值超10亿元、50亿元。强化农业良种繁育联合攻关,巩固我市种业体系支撑。深入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
(三)聚焦投资消费,着力挖掘内需潜力。一是着力抓项目扩有效投资。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继续谋划一批省重点项目、省大中型项目、市重大项目,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加快推进上饶动车组存车场、昌景黄高铁、沪昆高速北移“四改八”等项目建设。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谋划推进中长期铁路网、铁路(高铁)快运基地、上饶三清山机场扩建、上饶发电厂等重大项目。超前布局数字新基建,建好用好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有序推进行政村以上地区5G网络布局建设,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0000个。积极创建国家“千兆示范城市”。加快城市更新攻坚步伐,新开工22个重大城建项目,实施好66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动电动汽车充电桩、光伏应用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企业债、省基建等资金及相关要素支持。二是增强消费拉动能力。深入实施促进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地标性商圈,打造高品质街区,开发特色化商品,进一步激活本地消费,促进线上消费,拓展夜间消费,增加高端消费,扩大绿色消费。按照“有节过节、无节造节”的理念,常态化开展促消费行动,大力提升传统消费,进一步促进汽车、通讯器材、家装家居家电等大宗消费。举办好饶帮菜美食文化节,打响赣菜·饶帮菜美食品牌。加快推进铜锣湾广场、喜来登大酒店等大型商贸项目建设,发挥文和友、space超市、雅尚等多家一线品牌示范带动效应。大力发展假日经济、直播带货、生鲜电商、智慧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建立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推进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四)聚焦城乡区域,着力推动协调发展。一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做优中心城区,按照“西拓、南控、北优、东兴、中融合”的规划,打破行政边界,合理定位功能,促进全面融合,加快推动铅山县撤县设区,积极构建“一城四区”发展格局,向3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迈进。有序推进信江南片区、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城片区、丰溪河谷片区、高铁北片区、灵山片区等五大片区建设。做强县域经济,构筑信江河谷城镇群,加快建设百里信江风光带;引导玉山、弋阳、横峰加速融入中心城区;打造滨湖地区增长极,加快实施高铁、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动鄱余万三县协同发展;建设乐安河流域经济带,支持婺源、德兴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做精现代乡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集镇功能品质,坚定不移抓好“美丽集镇”三年攻坚行动,谋划第二轮“美丽集镇”三年(2023-2025年)提升行动。二是推动区域合作联动。持续提升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上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衢饶示范区等功能性合作平台,加快搭建上饶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航空口岸等高层次合作平台,推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合作事项取得新进展,促进县域经济齐头并进、竞相发展。
(五)聚焦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动力活力。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减环节、减材料、减证明、减跑动、减时限、减费用专项行动;加强推进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城市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和数据信息互通互认共享,实现更多高频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推进“容缺审批+承诺制”“六多合一”集成审批,完善推行“一窗进”“一码清”“一把抓”审批制度。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二是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着力推进照后减证。贯彻落实江西省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落实国家深化铁路市场化改革、电信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各项部署。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落实国家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三是强化向东开放。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级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战略在我市落地落细,深入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江西对外开放“东门户”。持续推进“饶商回归”“三请三回”“三企入饶”工程,重点抓好“5020”项目招商。谋划“向东开放、全面融入长三角”系列活动。
(六)聚焦生态质量,着力畅通两山通道。一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顺应生态文明建设迈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要求,抢抓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期”“窗口期”,深入摸清“家底”,组织达峰前景、峰值目标科学测算和充分论证,科学编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全面启动实施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碳达峰行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完善清单管理,全面清查整治,建立会商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全覆盖。二是巩固生态环境质量。继续落实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各项要求及问题整改,扎实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15大攻坚行动,推进信江、饶河、鄱阳湖“两水一湖”流域综合治理,开展黄山余脉、怀玉山脉、武夷山脉“三山”整体保护。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决打赢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持续保护好大坳水库等饮用水源,共同建设武夷山国家公园。支持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打造“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气候标志”等生态品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三是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坚决落实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健全巡回指导工作机制,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生态云”大数据平台,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推广“生态入股”“湿地银行”“两山银行”等模式,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
(七)聚焦群众实事,着力改善民生福祉。一是落实稳就业扩就业政策。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落实失业保险降费率、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和技能提升“展翅行动”等政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继续稳定市场主体,拓展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在扶持创业促进就业中的引领作用。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开展就业援助,强化就业服务。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65万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0%左右、9.0%以上。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扩大“助保贷款”政策范围。二是加快打造教育文化强市。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和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学在上饶”教育品牌。积极稳妥调减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确保我市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控制在8.64%以内。持续完善“双减”工作机制,逐步实现“校内提质增效、校外减负惠民”目标。大力弘扬饶信文化,不断提升上饶文化软实力。三是推进健康上饶建设。全面落实“中医强市”“健康上饶”战略,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事业,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支持上饶市人民医院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深入推进“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建设和“三甲医院”扩容工程,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将“外防输入”作为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四是强化社会保障。继续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扩大“助保贷款”政策范围。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全面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深入推行“尊崇工作法”,强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市域社会治理。推进民生微实事,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附件:上饶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附件
上饶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
计算 单位 |
2020年 实际 |
2021年 |
2021年预计 比2020年 实际增长 (%) |
2022年 |
备注 |
||
计划 |
完成 (预计) |
预测 |
比上年 预计增长 (%) |
|||||
一、本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2646.1 |
2800 |
3043.5 |
9.00 |
3200左右 |
7.5以上 |
|
二、财政 |
|
|
|
|
|
|
|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227 |
233 |
236 |
4.00 |
250 |
6.00 |
|
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 |
亿元 |
439 |
259 |
366.4 |
-16.60 |
403 |
10.00 |
|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
亿元 |
425 |
249 |
350.2 |
-17.60 |
385 |
10.00 |
|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
亿元 |
19.9 |
11.4 |
9.5 |
|
5.1 |
|
|
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 |
亿元 |
690 |
840 |
|
|
|
|
|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00万元及以上) |
% |
9.3 |
8.5 |
11.3 |
10.5左右 |
—— |
8.0以上 |
|
四、消费 |
|
|
|
|
|
|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229.4 |
1340.05 |
1448.9 |
17.90 |
1590 |
10.0以上 |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 |
2.4 |
3.0左右 |
0.7左右 |
|
3.0左右 |
|
|
全社会用电量 |
亿千瓦时 |
181.6 |
|
212.1 |
16.80 |
233 |
10.00 |
|
#工业用电量 |
亿千瓦时 |
106.68 |
|
128 |
20.00 |
140 |
10.00 |
|
五、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 |
|
|
|
|
|
|
|
|
进出口总额 |
亿元 |
256.91 |
282.61 |
318.6 |
24.00 |
296.73 |
4.90 |
|
其中:出口总额 |
亿元 |
232.35 |
255.59 |
279.1 |
20.10 |
280 |
量稳质升 |
|
利用省外项目资金 |
亿元 |
876.93 |
947.08 |
959.48 |
9.41 |
1036.24 |
8.00 |
|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
亿美元 |
14.61 |
15.6 |
15.8 |
8.40 |
16.7 |
6.0以上 |
|
六、工业化水平 |
|
|
|
|
|
|
|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 |
5 |
9左右 |
12 |
|
8.0以上 |
|
|
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 |
亿元 |
3453 |
|
4680 |
35.50 |
5400 |
15.00 |
|
开发区亩均产出 |
万元/亩 |
240 |
271.43 |
313.19 |
30.50 |
363.29 |
16.00 |
|
七、服务业发展 |
|
|
|
|
|
|
|
|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 |
亿元 |
420 |
|
565.40 |
24.00 |
|
8.00 |
|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
亿元 |
4464.7 |
5105 |
4860.5 |
8.90 |
5360.5 |
10.30 |
|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
亿元 |
3644.41 |
4164 |
4198.2 |
15.20 |
4778.5 |
13.80 |
|
邮政业业务收入 |
亿元 |
14.72 |
16.39 |
18.03 |
22.48 |
21.2 |
17.58 |
|
#快递业务收入 |
亿元 |
7.61 |
9.43 |
11.02 |
44.80 |
13.3 |
20.69 |
|
八、城市化水平 |
|
|
|
|
|
|
|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
54.32 |
|
55.6 |
提高1.28个 百分点 |
56.92 |
提高1.32个 百分点 |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 |
41.06 |
41.06 |
41.36 |
0.26 |
41.5 |
0.18 |
|
设区市政府所在城区常住人口数 |
万人 |
54.52 |
|
55.12 |
1.10 |
55.82 |
1.27 |
|
九、信息化 |
|
|
|
|
|
|
|
|
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 |
亿元 |
256.6 |
300 |
366.7 |
42.90 |
600 |
50.00 |
|
十、收入水平 |
|
|
|
|
|
|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39647 |
42820 |
42851 |
8.10 |
46440 |
8.0左右 |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5888 |
17240 |
17492 |
10.10 |
18955 |
9.0以上 |
|
十一、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 |
|
|
|
|
|
|
|
|
人口年末达到数 |
万人 |
649.1 |
651.2 |
648 |
-1.19 |
647 |
-1.00 |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4.32 |
|
3.7 |
|
3.5 |
|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4.64 |
4.5以内 |
4.68 |
-0.64 |
4.65 |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3.04 |
4.5以内 |
2.52 |
|
/ |
/ |
|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
万人 |
137.47 |
139.63 |
146.47 |
6.55 |
147.35 |
0.6 |
|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人数 |
万人 |
400.26 |
400.00 |
400.28 |
0.00 |
400.00 |
0.00 |
|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
万人 |
54.40 |
54.00 |
54.64 |
0.44 |
53.80 |
-1.60 |
|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医疗保险人数 |
万人 |
651.48 |
635.00 |
635.07 |
-2.52 |
632.73 |
-0.37 |
|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
万人 |
29.81 |
31.03 |
32.49 |
0.09 |
32.82 |
0.01 |
|
参加工伤保险人数 |
万人 |
53.08 |
53.13 |
54.27 |
2.24 |
54.59 |
0.60 |
|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
万人 |
5.11 |
5.20 |
5.15 |
0.79 |
动态管理, 无法预测 |
|
|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
万人 |
25.01 |
26.00 |
25.10 |
0.34 |
动态管理, 无法预测 |
|
|
十二、科技 |
|
|
|
|
|
|
|
|
全员劳动生产率 |
元/人 |
76538 |
|
84260 |
|
90790 |
|
|
R&D经费占GDP比重 |
% |
1.47 |
|
1.75 |
提高0.28个 百分点 |
2 |
提高0.25个 百分点 |
|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
件 |
1.07 |
1.15 |
1.5 |
40.20 |
1.65 |
10.00 |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
件 |
0.32 |
0.34 |
0.42 |
31.25 |
0.46 |
9.52 |
|
专利授权量 |
|
6256 |
5300 |
6300 |
0.70 |
6400 |
1.59 |
|
#发明专利授权量 |
件 |
181 |
140 |
230 |
27.07 |
245 |
6.52 |
|
技术合同成交额 |
亿元 |
13.1 |
15 |
20.1 |
53.40 |
22 |
10.00 |
|
有R&D活动规上工业企业所占比重 |
% |
29.77 |
|
31 |
提高1.23个 百分点 |
32 |
提高1个 百分点 |
|
5G用户普及率 |
% |
11 |
20 |
30 |
173.00 |
35 |
16.70 |
|
千兆宽带用户普及率 |
% |
3.7 |
4 |
5.6 |
51.40 |
9 |
60.70 |
|
十三、教育 |
|
|
|
|
|
|
|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 |
万人 |
5.3806 |
|
5.8495 |
8.71 |
6.1 |
4.28 |
|
其中:本科生 |
|
2.1349 |
|
2.4557 |
15.02 |
2.6 |
5.88 |
|
专科及高等职业教育 |
|
3.2457 |
|
3.3938 |
4.56 |
3.6 |
6.08 |
|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 |
92.13 |
92.16 |
92.17 |
0.04 |
92.19 |
0.02 |
|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 |
万人 |
2.30 |
3.00 |
2.61 |
13.69 |
3.20 |
22.40 |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 |
99.05 |
99.10 |
99.15 |
0.10 |
99.20 |
0.05 |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 |
35.00 |
35.10 |
35.20 |
0.20 |
35.20 |
0.00 |
|
十四、医疗卫生 |
|
|
|
|
|
|
|
|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
人 |
2.02 |
2.3 |
2.15 |
6.40 |
2.28 |
6.00 |
|
每千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 |
张 |
6.07 |
5.95 |
6.35 |
4.60 |
6.63 |
4.40 |
|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 |
% |
27 |
25.7 |
27 |
0.00 |
27 |
0.00 |
|
每万人全科医生数 |
人 |
1.82 |
2.1 |
2.09 |
14.80 |
2.36 |
12.90 |
|
十五、文化体育 |
|
|
|
|
|
|
|
|
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
亿元 |
355.11 |
400.00 |
390.00 |
9.82 |
450.00 |
15.38 |
|
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数 |
万人次 |
285.00 |
220.00 |
210.00 |
-31.50 |
290.00 |
38.10 |
|
博物馆参观总人次 |
万人次 |
366.59 |
300.00 |
311.00 |
-16.17 |
376.00 |
12.10 |
|
文化馆(站)服务人次 |
万人次 |
384.50 |
300.00 |
276.00 |
-28.20 |
450.00 |
36.20 |
|
广播人口覆盖率 |
% |
98.78 |
98.92 |
98.92 |
0.14 |
99.10 |
0.18 |
|
电视人口覆盖率 |
% |
97.95 |
98.13 |
98.13 |
0.18 |
98.35 |
0.22 |
|
体育场地 |
个 |
21963 |
22763 |
22773 |
4.00 |
23583 |
4.00 |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
平方米 |
2.11 |
2.3 |
2.3 |
4.00 |
2.4 |
4.00 |
|
十六、旅游 |
|
|
|
|
|
|
|
|
旅游总接待人次 |
万人次 |
21100.60 |
21400.00 |
21500.00 |
1.89 |
22000.00 |
2.32 |
|
旅游入境人数 |
万人次 |
142.00 |
163.00 |
26.00 |
-81.69 |
26.90 |
3.46 |
|
其中:入境过夜人数 |
万人次 |
110.00 |
130.00 |
23.00 |
-79.19 |
23.50 |
2.17 |
|
旅游总收入 |
亿元 |
2194.50 |
2230.00 |
2250.00 |
2.52 |
2300.00 |
2.22 |
|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 |
万美元 |
57200.00 |
61800.00 |
61850.00 |
8.12 |
62800.00 |
1.53 |
|
国内旅游收入 |
亿元 |
2159.88 |
2190.65 |
2210.00 |
2.32 |
2220.80 |
3.79 |
|
十七、农业农村 |
|
|
|
|
|
|
|
|
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 |
% |
100 |
100 |
100 |
|
|
|
|
建成高标准农田 |
万亩 |
53.61 |
53.60 |
53.60 |
|
28.50 |
|
为跨年 度数据 |
县乡村公路建设 |
公里 |
1100.00 |
1000.00 |
1006.00 |
-8.55 |
500.00 |
-50.30 |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 |
83.38 |
84.5 |
85.3 |
1.92 |
86.8 |
1.50 |
|
农村危旧房改造户数 |
万户 |
0.18 |
0.05 |
0.07 |
-60.07 |
0.03 |
-63.92 |
|
农村劳动力培训人次 |
万人次 |
2.26 |
2.00 |
2.31 |
2.05 |
2.4 |
4.07 |
|
十八、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
|
|
|
|
|
|
|
|
(一)资源节约 |
|
|
|
|
|
|
|
|
能源消费总量 |
万吨标准煤 |
855.1 |
879.72 |
924.12 |
8.10 |
992.5 |
7.4 |
|
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
吨标准煤 |
0.3232 |
0.316 |
0.3201 |
-0.80 |
0.3185 |
-0.5 |
|
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 |
吨标准煤 |
0.5172 |
0.5069 |
0.467 |
-7.31 |
0.451 |
-3.5 |
|
每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120 |
|
104 |
-7.50 |
97 |
-6.70 |
|
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28 |
|
24.8 |
-17.00 |
23.1 |
-6.80 |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
12.09 |
|
持平 |
|
持平 |
0.00 |
|
(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治理 |
|
|
|
|
|
|
|
|
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 |
微克/立方米 |
29 |
|
28 |
|
|
|
|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 |
% |
34.48 |
|
35 |
|
37 |
5.72 |
|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 |
98.1 |
|
98.5 |
|
99 |
0.50 |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100 |
|
100 |
|
100 |
|
|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100 |
|
100 |
|
100 |
|
|
(三)生产环境保护与建设 |
|
|
|
|
|
|
|
|
新增造林合格面积 |
万亩 |
12.6 |
|
11.85 |
|
6.46 |
-45.48 |
|
国土绿化面积 |
万亩 |
38.57 |
|
34.73 |
|
28.96 |
-33.90 |
|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面积 |
万公顷 |
0.031 |
|
0.033 |
|
0.035 |
6.06 |
|
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 |
% |
99.77 |
|
98.86 |
|
|
|
|
地级市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 |
96.4 |
|
97.3 |
|
按省级 下达目标 |
/ |
|
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
万公顷 |
1.084 |
1.5203 |
1.7328 |
59.84 |
1.8 |
3.88 |
|
十九、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和播种面积 |
|
|
|
|
|
|
|
|
粮食产量 |
万吨 |
324.65 |
324.65 |
329.48 |
3.22 |
333左右 |
0.90 |
|
其中:谷物 |
万吨 |
304.01 |
304.01 |
320 |
5.26 |
320 |
0.00 |
|
棉花产量 |
吨 |
1737.00 |
800 |
605 |
-65.17 |
550 |
-9.09 |
|
油料产量 |
万吨 |
20.48 |
21.5 |
21.5 |
5.03 |
22.5 |
4.59 |
|
糖料产量 |
万吨 |
12.75 |
13.3 |
13.1 |
3.06 |
14 |
6.55 |
|
肉类总产量 |
万吨 |
6 |
25.5 |
26.5 |
20.00 |
27.5 |
3.80 |
|
其中:猪肉 |
万吨 |
16.03 |
20.5 |
21.5 |
34.00 |
22 |
2.30 |
|
造林合格面积 |
万亩 |
12.6 |
11.85 |
11.85 |
-5.95 |
6.46 |
-45.48 |
|
粮食播种面积 |
万亩 |
871.305 |
871.41 |
871.5 |
|
870以上 |
0.00 |
|
棉花播种面积 |
万亩 |
1.68 |
0.69 |
0.69 |
-58.93 |
0.5 |
-27.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