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在稳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机构改革的同时,确保了各项工作延续、不断档,取得了较好开局。现将2019年度主要工作及做法和2020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2019年主要工作及做法
(一)机构改革情况。按照国家、省、市机构改革决策部署,我局于1月底前挂牌成立。目前,除市公安局的消防管理职责、市自然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防治相关职责、市水利局的水旱灾害防治相关职责暂未划转到位外,其他机构和人员均划转到位。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挂牌成立,调整了领导分工,出台了“三定”规定,人员转隶、平台整合、体制机制完善、资产清查等机构改革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我局按照“边组建,边应急,边建设”的原则,确保各项工作尽快、有序开展。主要工作及做法如下:
1.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我局及时向市委市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并协调编办、财政等部门,积极争取相关政策。一是领导重视。市政府及时调整由常务副市长分管应急管理工作,并第一时间到我局进行调研,了解存在的问难和问题,提出了很多办法和对策。二是部门支持。积极向市编办争取,我市在全省设区市编制总量倒数的情况下,依然给我局明确了38个行政编,15个内设科室。同时,在市编办拟定各单位“三定”规定时,通过积极协调,将安全生产职责写入21家市直单位“三定”规定。三是组织关怀。为吸纳优秀年轻力量充实到应急管理队伍中,在编办、组织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正在将三名优秀正科级事业干部调任到机关任职,激发了干部做事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在抗洪抢险期间,我局董武亮同志先进事迹被江西日报等广泛宣传,并在组织部门的关怀下,董武亮同志由副科长提拔为科长。
2.共同探讨应急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新思路。春节假期刚结束,我局就组织召开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工作座谈会,共同探讨交流应急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新思路,进一步推进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开展。利用三个半天时间,联系工作实际,针对新时期要如何看待、如何构架、如何做好应急管理系列工作等问题,提出了诸如构建指挥体系、强化教育培训、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强化资源整合、严明责任、优化防控体系等方面具体操作性意见和建议,达到了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的效果。
3.明确防汛抗旱工作职责。改革初期,在人员和职能未划转到位前,为确保汛期安全,我局与市水利局按照不立不破的原则,充分协商后明确提出市、县应急管理和水利部门按照三个“统一”原则开展工作(即统一值班值守、统一指挥调度、统一会商研判),确保了过渡期间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不脱节、不断档。
4.谋划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3月初,我局就谋划应急指挥平台整合相关工作,通过前期调研、外出学习考察和可行性论证,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依托市气象局代管的上饶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将原安监、地震、消防、林业、水利、公安、国土等部门的平台进行完善整合,建立上饶市应急指挥平台。该平台建设已于11月完成并通过验收,可实现省市县三级纵向、横向视频会议互联互通等八项功能,成为在全省率先建成的市级统一应急指挥平台。各县(市、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也正紧张有序推进中。
5.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我局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打造以综合应急队伍为主体、专业应急队伍为支撑、社会志愿者应急队伍为协助的应急救援体系。我局下属矿山救护队结合当前应急需要,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原则,扎实开展仪器操作、体能训练、野外指挥所搭设、危化服使用、破拆强拆技能等各项训练,时刻保持备战状态。9月25日,我市广信区发生山火,矿山救护队首次参加森林灭火,为矿山救护队从单一灾种向综合应急救援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此外,大力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全市目前共有17支社会应急救援及企业救援队伍。如蓝天救援队、德兴市新岗山百勤异vc钠消防队、银山矿专职消防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消防站等,有效充实了我市应急救援力量。
6.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我局遵循求真、务实、适度的原则,以实施异地同步开展演练、远程实时指挥的演练模式开展多种形式演练,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如5月份,在婺源县开展了水上救援综合演练,来自上饶、景德镇、九江等14个县(市、区)应急救援队伍参加,共出动救援队员300人,配备救援艇30艘,无人机5台。演练内容充分贴合夏季暴雨、洪涝多发实际情况,有效检验了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的应急反应、应急指挥救援能力。11月份,在上饶市应急指挥中心开展了突发事件信息处置与报送演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时传输、实时交叉、实时指挥,做到了同步响应、同步组织、同步指挥、同步保障,为应急救援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第一手信息,积累了宝贵实战经验。
7.建立军民融合发展机制。我局先后和军分区、蓝天救援队等部门建立力量对接、指挥协同、情报互通及装备联动制,将民兵应急力量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实现多方位、多领域的交流互通和资源共享。此外,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建立浙闽赣皖四省交界区域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与衢州市、南平市、黄山市建立协同应对突发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四地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建立长期、稳定、可靠的区域应急联动机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8.探索应急管理末梢管理。为解决乡镇基层应急管理职责不明确、资源分散未整合、人员队伍不稳定等难以适应当前应急管理要求的难题,我局组织人员赴各地充分调研后,起草了《关于加强对乡镇(街道办)应急办工作的建议》,就应急基层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并要求各地先行先试。
(二)安全生产情况。在推进机构改革进程中,我局始终牢牢把住安全生产这个“基本盘、基本面”,通过强化责任落实、健全预防机制、增强保障能力、优化监管效能、提升法治水平等系列举措,推进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主要工作及做法如下:
1.淘汰落后产能。坚持煤矿分类处置,严推关闭退出,对列入2019年度关闭计划的12处矿井,分别对待,各个击破。对债务较重的煤矿,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做好地面关闭工作;对涉法涉诉矿井,组织公安、司法、城管等执法部门进行强制拆除。目前,12处矿井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去产能57万吨,关闭数量和去产能数均列全省第一,分别占全省44.44%和44.88%。同时,在去年我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消化性生产后全面停产退出的基础上,今年全力做好了关闭退出后续工作,提前2年完成整体退出任务。
2.强化督查检查。市委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等市委、市政府领导,采取明察暗访等形式,多次深入基层一线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同时,针对重点时段和敏感时期,市安委会均组织督查组分赴各地、各行业领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如全国“两会”期间,组织15个综合督查组开展综合督查,督促各地增强政治自觉,强化监管和防范措施。11月底,市安委办组织8个督导组,深入各地、各行业对安全整治工作进行督导,并印发情况通报督促各地、各部门举一反三切实强化问题整治和安全监管。
3.突出重点领域。紧盯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冶金工贸、消防、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油气管道等重点行业领域,加大对重点部位、重要工序、重要岗位等重要关键环节监管。如4月份,针对危化等10个重点行业领域部署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专项执法检查。特别是响水“3.21”事故发生后,针对危化品生产、储存、运输单位开展为期2个月的隐患大排查和风险管控强化,共检查危化生产企业105家次,查出隐患305条,责令7家企业停产,对6家企业实施处罚。同时联合公安、商务、市管等部门深入开展成品油专项整治,取缔非法储存加油点4个,查扣非法贩卖私油车1辆,查封加油机等工具3套,储油罐2个,收缴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合计58吨,刑拘2人,刑事强制1人。
4.严格监管执法。机构改革后,我局突出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坚决惩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通过严格监管执法,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一是处罚力度大,对全市27家生产经营单位、中介服务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处罚金额共计210.4万元。二是处罚范围广,全市12个县(市、区)和各行业领域均有立案,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的案子实行“一案双查,一案多查”。三是办案效果好,做到“检查一行,规范一行,教育一片”,树立典型、建立权威,真正发挥了安全生产拳头和尖刀作用;四是办案质量高,对今年12起举报案件做到有报必查,经查必果,全年处罚案件无行政复议,实现零投诉。同时,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在案件审理方面,成立局案审委员会,坚持“查、审、定”三级分离制度(即办案人员负责调查取证提出行政处罚意见、局案审委员会负责审核提出案件处罚意见、局党组讨论决定),提高了案件查处和卷宗质量。
5.抓实专项整治。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市扎实推进了安全生产各项整治行动。一是抓实十大专项整治。以“查大风险、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为重点,突出十大领域,进一步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截至11月底,共辨识风险点14589处,管控风险点14589处,管控率100%;排查隐患31239条,整改完成29994条;“双千工程”累计新增标准化达标企业539家,累计新增风险管控示范企业552家。二是抓实打非治违。按照“全覆盖、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以“打非治违”百日行动为契机,认真开展监管执法检查,严格落实“四个一律”、“五个一批”措施,累计取缔各类非法企业(项目)121家,行政拘留80余人,有力震慑各类非法违法行为。三是抓实“三项整治”。严格落实全省安全生产“三项整治”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扎实推进“三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检查企业3982家次,发现隐患5963条,整改完成4522条。四是抓实“集中整治”。12月4日市委常委会、11月27日市政府常务会传达学习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并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结合十大专项整治、“三项整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市安委办及时印发《关于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的通知》,对集中整治工作提出了“提高认识、广泛部署,协调配合、深入整治,深入一线、加强督导”等三个方面、九个“强化”的具体要求,12月20日全国安全防范暨专项督查工作视频会、全省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推进工作视频会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廖其志立即对集中整治及岁末年初安全防范作出部署要求,市安委办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整治清单后迅速下发进一步做好集中整治的通知,各地、各行业集中整治正有序推进。
(三)防灾减灾救灾情况。今年,我局着重加强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突出应急快速反应能力,顺利完成了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任务。一是积极应对灾情。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要部署,坚持“早预测、早预报、早部署、早安排”的原则,践行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成功应对了今年的重大洪涝灾害,争取中央和省级自然灾害救助资金6090万元,创历史新高。全力推进208户倒房户重建工作,截至目前竣工率达90%,确保年前全部入住。二是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启动2019年防灾减灾周暨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开展应急演练等形式,对广大市民进行应急和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三是大力推进减灾示范单位创建。按照四级联创机制,从宣传形式、宣传手段、创建机制入手,注重在“自选动作”上创特色,在“高难度动作”上出亮点,努力打造精品示范社区,特色示范乡镇、示范县。2019年向应急管理部推荐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个,向省厅推荐全省示范社区10个、示范乡镇(街道)3个、示范县1个。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单位村委会书记(主任)培训班上,我市德兴市银城镇天门山社区书记作了典型发言。四是物资储备充分。按照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的原则,做好了储备资金预算、落实分级储备责任,结合历年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及影响范围、群众生活习惯、民族习俗等,科学确定各级救灾物资品种和规模,构筑县(市、区)储备为基础、乡镇和社区储备为补充的全市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五是全力推进政策性农房保险工作。全市12个县(市、区)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大工作领导力度。各地各部门广泛宣传、层层动员、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及时裁定、快速理赔,2019年实现全市政策性农房保险全覆盖,共承保112万户,保费累计达1008万元。
(四)森林防灭火情况。9月以来,全市持续高温干旱,长时间没有有效降雨,森林火险等级一直保持橙色预警状态,森林火灾发生一度呈高发、爆发态势,森林防灭火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在全省率先将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调整到位,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指挥长,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森林防灭火指挥协调机构。各地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森林防灭火工作,高位推动,为森林防灭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加强督查检查。9月份以来,全市共组织森林防灭火工作督查检查组71个,242人次参与,深入乡镇、村开展督查。同时,为确保70周年大庆和国庆假期安全,市应急管理局成立5个暗查暗访组,分赴全市各地进行抽查暗访。三是严控野外用火。联合相关部门下达《禁火令》,在各乡镇、村和主要进山入口广泛张贴,全面实行“五个禁止”。同时在防火宣传月活动中,全市开展各种形式宣传活动111次,野外用火得到一定程度控制。四是严打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森林火灾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全市出动民警和行政执法人员361次,车辆76台次,查处森林火灾刑事案件4起、行政案件37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基层应急管理部门编制少。大部分县(市、区)局行政编制在10个以下(少的县仅有5人),只能设置3-4个股室,有些甚至更少(如横峰县只设办公室和综合业务股2个股室),导致股室职责冗杂,无法细化责任分工,极易造成推诿扯皮现象,难以满足工作的需求。二是混编混岗现象严重。市、县两级均不同程度存在行政编少的问题,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具体做事的基本都是事业编干部(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均存在)。三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从市本级的情况看,一方面,干部队伍结构“头重脚轻”,断层严重,缺乏可持续性。机关干部共44人,其中县级干部占56.6%;科级干部占40.9%;科员仅占2.3%。另一方面,科级干部队伍年龄老化严重,我局机关科级干部共计18人,年龄最大58岁,年龄最小31岁(副科干部),平均年龄49.7岁。50岁以上干部9人,占整个科级干部队伍50%。
(二)经费保障方面。一是经费保障不足。作为新组建部门,职责多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了,但经费保障未实现配套,所开展工作与经费预算不成正比。如应急救援经费严重不足,财政没有列入年度预算,队伍的训练、装备配备、演练等经费捉襟见肘。同时,部分职责划转单位未将经费预算同步划转,职能又不断增加,经费问题亟待解决。二是干部待遇差。基层应急管理力量薄弱,人员少、工作多。按照上级要求,必须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要承担的责任变多,待遇却不变,严重影响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而上级没有出台相关的保障文件和规定,特岗津贴、值班费、加班费、事业干部交通补贴等没有一项能够落实到位。三是同工不同酬问题突出。应急管理局合并了多部门的职能,不同的职能部门合并后津补贴也不一致,有的根本就没有。同时,专业救援队伍也存在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如全市各地均建有一支森林防火专业队,但各地未将该项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装备配备、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人员工资没有保障(平均工资1800元左右,有的月工资只有600元),与消防救援队伍的待遇有天壤之别。
(三)体制机制方面。一是基层触角延伸不到位。目前,我市各地乡镇(街道)没有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和人员,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能力,及时上报灾情渠道不畅通,组建一支基层灾害信息员和综合应急队伍刻不容缓。二是应急管理配套机制不健全。应急管理部门成立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等职责汇集一身,责任重大,但截至目前,人、财、物等相关配套机制至今未出台,自上而下基本都是强调的多,基层没有一个可参照的标准。三是基层基础薄弱。机构改革后,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垂直管理,市、县应急管理部门没有指挥权,原有的如矿山救护队等地方救援队伍专业较为单一,短时间内难以满足综合救援的需求。且救援装备不足、老化等问题突出,无法满足各类救援行动需求。
三、2020年工作打算
2020年,我们将以“持续探索、快速融合”为目标,以“扭住关键、抓住根本”为方法,加快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一是把牢安全生产“基本盘、基本面”。压实应急管理部门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厘清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督促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继续推进煤炭落后产能淘汰,确保全市剩余的2处煤矿关闭。二是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制定我市自然灾害防治实施意见,明确工作任务;实施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建设上下联动的智慧协同业务应用体系,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三是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和基础条件;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四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结合我市实际,整合应急资源,加强辖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素质过硬、忠诚担当的干部队伍;建立灾害事故处置联动机制、灾后调查协作机制和信息报送共享机制。五是加强应急管理法治建设。开展安全生产、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自然灾害防治、应急设施设备配备等地方标准制定修订工作;规范监管执法,调整公布应急管理部门行政权力、部门责任、行政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六是提升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能力。强化乡镇应急管理所建设探索,完善应急管理末梢管理;开展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人员培训。七是加强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结合“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向社会大众普及应急管理科普知识,及时关注舆情动态,准确回应社会关切,积极疏导化解舆情。
四、有关意见建议
(一)完善体制机制。一是建议协调相关部门对基层应急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和人、财、物等进行明确要求,并且将这些硬性要求纳入各地年度绩效考核指标,扭转“上面千头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二是建议明确乡镇(街道)、园区必须成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所,确保末梢管理延伸到位。三是协调明确消防队伍职责。建议尽快协调明确原公安消防队伍的改革管理体制,以解决地方短时间内无专业化、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短板。
(二)强化经费保障。一是建议省厅协调省财政厅拿出硬性的措施要求,明确市、县两级应急管理工作经费(包含各类专项资金)并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二是统一津补贴、值班费标准,组建应急管理部门前,有的单位有特岗津贴,有的没有,有的标准又不一样。组建后应急管理特岗津贴怎么定,建议积极争取政策。同时,应急管理部门值班是常态,建议协调财政、人社等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值班费补贴标准。三是建议制定统一的待遇标准,明确森林防灭火专业队、矿山救护队和消防救援队等队伍的待遇,不能同工不同酬。同时,社会救援力量也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能出台相关政策,对社会救援队伍的经费、救援装备等予以弥补。
(三)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建议协调相关部门明确基层部门人员配备标准以及救援队伍的规模,同时,挑选有专业能力、优秀年轻的干部充实到应急管理队伍中来,使应急管理队伍能得到梯段发展。二是建议强化教育培训,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对市、县两级应急救援和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尽快形成战斗力。三是建议顶层做好设计,像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一样,尽快统一制服、标志,特别是以后工作中应急救援是常态,建议出台应急救援车辆的相关制度,如统一车牌和标识,明确优先、免费通行等,树立良好的应急形象。
(四)编制发展规划。建议组织专门力量,科学编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以及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规划,供市、县两级参照实施。
(五)建立应急专家库。通过政府服务的方式,聘请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专家,组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人才库。
主办:上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上饶市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3611000001
赣公网安备 36110202000153号 ICP备案号:赣ICP备05005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