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西农业大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粮油产业专题班学员,智慧农业的建设者——徐宝林,是德兴市柏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创办人,他同时也是德兴籍退役党员军人。他在2015年创立了以水稻种植全产业链、全流程为主的柏溪农业企业。该公司在德兴市从事水稻种植全流程相关农业发展11年,一直从事几千亩水稻种植、农机全程机械化、稻谷和衍生产品的生产销售,并始终以“建设全程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创新打造“从一颗稻谷到千万粒大米”的粮食全产业链帮农促富,社会化新型农业服务模式,在赣东北山区农业发展的征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代科技赋能给农业插上腾飞翅膀
十年前,年轻的徐宝林站在家乡那片农田边,看到老一辈水稻种植还停留在依靠人力畜力小型旋耕机的传统模式,劳作辛苦且效率低下。联想到服役部队所在地的珠湖农场已经用上的大拖拉机等农机设备后,他决心改变这一切。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开始探索现代农业。从使用德兴市第一台植保无人机起,他就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路。他深知前方道路千辛万苦充满变数,但传统农业的艰辛与低效使他心中燃起了变革的火种。带着在军队中磨练出的顽强意志和军人的坚毅、党员的担当,让他决心用科技去改变传统农业,并且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农业机械化建设。并在2015年创立了德兴市柏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后该公司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发展了上千亩水稻种植实验推广基地、农机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稻谷产业和衍生产品的生产销售,多元化帮农促富。
他的农业机械队伍发展壮大,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科技军团。这些机械在农田里高效协作,实现了从播种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在种植作物品种选择上,他利用基因参数和种植大数据分析,挑选最适合本地土壤和气候的高产品种。同时,他还搭建了农产品生态种植系统,让每一个从他田里产出的农产品都有了自己的生态安全,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十年间,徐宝林不仅实现了自己农田的全程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还积极向周边的农户推广经验和技术,辐射带动德兴市周边乡镇村居,服务农田面积达5万亩次以上,带动农户6000人次。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当地农户的脸上,因为科技种田为种植加上了保障。
不断学习创新为农业加上智慧大脑
在探索的道路上,徐宝林不断钻研农业科技知识,通过各种培训赋能,不断学习借鉴创新,开启智慧农业的征程。在学习培训中,徐宝林不断成长,其先后参加了省、市级乡村产业带头人、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扶贫产业带头人、高素质农民等培训,在学习成长中他引入智能农业监测系统,安装在田间的监控、传感器、数据箱就像忠诚的卫士,实时收集温度、湿度、土壤肥力等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他手机的APP终端,让他在千里之外都能精准把握农作物的每一个需求,并且对每种需求进行回应管理。随着时间推移,他逐步扩大规模,大型收割机、播种机、无人驾驶插秧机、植保机、监测无人机、自动灌溉、恒温育秧、一体化烘干设备等现代化机械纷纷在他的农田里安营扎寨。
徐宝林创新发展了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水稻全流程种植模式,并且直接管理了6000亩水稻种植片区。以基地为主,种植片区为辅,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通过做示范进而带动吸引周边乡镇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普通农户共同建成“1+4”服务功能,“1”即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4”为集中育苗、生产托管、烘干加工、农产品销售等服务功能。
公司以德兴市黄柏乡所在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村居,服务农田面积达5万亩次以上,带动农户0.6万人次。柏溪农业全程机械化基地有效提升了水稻生产全产业链的竞争力,加快了当地种植业的结构调整,为德兴市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通过徐宝林的示范带动,让更多退役军人和党员在农村农业生产过程中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共同促进德兴市黄柏乡现代农业的更快更好发展,从而带动引导全乡乃至全市设施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良好示范和带动作用。
探索合作共赢模式破解农业发展难题
徐宝林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中共党员,该公司成立后直接帮扶黄柏村脱贫户45户125人,带动周边数千户农户实现增产增收。从而引领更多的退伍军人加入“新农人”的行业做乡村振兴创业的排头兵。为实现目标,柏溪农业与德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度合作,积极投入退役军人回到家乡再就业、再创业。对有扎根农村、农业想法的退役军人柏溪农业提供水稻全流程引领示范的每一个环节展示,并且在种植引领、农机驾驶、无人机使用、农业知识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指导帮扶。
为解决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务农老龄化种地甚至土地撂荒问题,当地采取以田入股,柏溪农业统一规模化种植模式,统一农事管理。公司以一个生产基地为中心,投资1000万元购置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成立农机合作社统一管理,让水稻生产从育苗、播种、插秧、植保、收获到后期烘干加工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一个种植季下来,农业生产中最大的开支人力用工数量减少了90%,每亩成本降低了150-200元。在后期生产加工环节中稻谷的产值又提升到每吨收益多600元左右,因此该模式下的6000多亩农田又多了上百万元收入。以田入股养老。柏溪农业公司在所在地采取当地村民以田入股,统一规模化种植,增产增收后,又以现金和自家产出的稻谷、大米实物等分红形式进行分红,将没有种植能力和不需要农业生产的农田入股,进行统一种植管理,这不但解决了农田抛荒、务农人员老龄化无法从事农务的现实养老问题,而且还实现了稻谷加工大米的销售终端问题,满足不同人群对农田的深度需求,让老年村民以低于市场价吃到自己农田产出的放心大米。
柏溪农业通过这种利益共享机制和模式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实现产业兴、乡村旺。更加助力塑造农业优质品牌,进而拓展国内市场,全面提升农业水稻全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过多方培训和市场实践后,徐宝林深知作为“头雁”所应担当的责任。他的目标是用科技服务更多的农户,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入发展,持续学习,建立更加卓越的科技团队,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科技力量,为上饶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主办:上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上饶市数据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3611000001
赣公网安备 36110202000153号 ICP备案号:赣ICP备05005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