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人民政府
上饶市数字政府集约化统一门户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市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分享到:
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12月21日)
  • 来源: 上饶市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 2008-04-01 16:35
  • 字体【      】

政府工作报告
( 2006年 12月 21日 在上饶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六年来的工作回顾
  2000年10月上饶正式撤地设市。六年来,全市人民在中共上饶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把握开放机遇不错过,开拓进取、扎实苦干,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六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为先,实现了综合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根据预测,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51.3亿元,比2000年增长1.4倍,人均生产总值达860美元,比2000年增长1.5倍。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4位。经济效益不断提升,2006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1亿元,比2000年增长1.6倍。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力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由2000年的32.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37.5亿元,增长9.3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81.3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57.5亿元,增长93.7%;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0.35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6亿美元,增长3.6倍。从上饶生产总值的增长历程看,全市生产总值从100亿元增加到200亿元,用了8年时间,实现从200多亿元到400多亿元的大跨越只用了3年时间;从财政总收入增长历程看,从10亿元到20亿元用了8年时间,实现从20多亿元到40多亿元的大跨越只用了3年时间。
  农业经济取得新发展。2006年,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143.8亿元,六年年均递增7.0%;粮食总产达53.2亿斤,连续三年超历史。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企业由2000年的900家发展到2006年的2216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业企业由66家发展到254家。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企业33家、市级企业95家,总数名列全省前茅。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绿色食品标志由2000年的4个发展到233个,其中有机食品158个,总数占全省三分之一强,居全省第一;建立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91个,无公害农产品达57个,农产品注册商标700余件。广丰白耳黄鸡、万年贡米、横峰葛、弋阳年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2006年,预计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50亿元,是2000年的2.5倍。工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36.1%,比2000年提高1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50%,比2000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6.7%,比2000年提高7.5个百分点;机械、建材、食品、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六大支柱产业比重加大,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0%,成为引领全市工业快速运行的主导力量;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42家,比2000年增加34家。创中国名牌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2个、江西名牌产品23个。2005年在全省10个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园区中上饶占有2个。2006年工业园区投产企业达到730个,安置就业11.5万人,年销售收入230亿元。
  第三产业呈现新亮点。2006年,预计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64.4亿元,比2000年增长1倍。旅游业发展加快。2006年全市旅游总人数预计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0亿元,比2000年增长1倍。商贸物流进一步繁荣,市场建设加速推进。江南商贸城、月亮湾汽车城、上饶国际家居城、特色商业街、赣东北水果批发市场、鄱阳国际水产城、余干水产品市场等一批特色专业市场相继建成,其中年交易额过亿元的专业市场8个。2006年底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441.6亿元,贷款余额达331.9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57%和108.9%,年均增长17%和13.1%。房地产、邮电通讯、交通运输、保险等产业迅速发展。
  (二)六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为本,实现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
  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初步建立。六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1.9万人,帮助“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7万人,其中政府购买岗位安置就业2.3万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34.7万人次,劳务输出576.6万人次。为50.3万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提供了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8.1万个,其中,2006年新增城镇就业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六年来,全市投入社会保障资金累计达23.9亿元。到2006年,有25.5万人参加养老保险,28.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7.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2.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6.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1.7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7万名农村特困户得到救助,22.8万名贫困学生享受“两免一补”资助,发放金额2.44亿元,有18万名职工参加了住房公积金储蓄,1万余户职工享受了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政策。移民扶贫搬迁工程深入推进,已有2.4万名库区、深山区、地区灾害频发区群众实现了移民扶贫搬迁。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4891元增加到2006年的9715元,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38元增加到3500元,年均增长9.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00年的50.9%降到43%,标志着居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2005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27.81平方米 ,农民人均居住面积 35平方米 ,分别比2000年增加 10.3平方米 和 5.2平方米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88.9亿元,年均增长17%。
  (三)六年来,我们坚持不断创新,实现了改革开放的重大突破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先后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取消了农村教育集资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免征农业税;初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系,完成了市本级企业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基本完成国有工业、流通企业改革,鑫新股份成功上市,广丰卷烟厂成功上划为中央预算内企业;出台鼓励全民创业的“三十条”措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有57.9%来自非国有单位,2006年民营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1%,比2 000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3.3%,是2000年的6.1倍,年均增长35.3%,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政府机构改革稳步展开。调整和组建了发展改革、经贸、外经贸、交通、法制、旅游、国资等一批更加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机构。上饶工业园实行了“三园合一”、乡镇代管,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金融改革顺利推进,成立了广丰、德兴农村股份制合作银行,上饶市商业银行即将获得批准筹建。同时,协调推进了旅游、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改革。
  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坚持“掉头向东、通江达海、对接长珠闽”的开放取向,加快了与长珠闽地区对接,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积极参与武汉经济协作区、福州经济协作区、赣浙闽皖四省九市经济协作区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空间。2006年实际引进市外资金248亿元,是2000年的24.8倍,年均增长70.7%;直接利用外资2亿美元,是2000年的21.8倍,年均增长89.4%。
  (四)六年来,我们坚持夯实基础,实现了发展后劲的明显增强
  这六年是上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推进速度最快的时期。在交通上,建成梨温高速、九景高速、景婺黄(常)高速,开工建设景鹰高速,批准建设上武高速,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291公里 。建成市与县、县与县之间国、省级公路 659公里 ,比“九五”时期增加 311公里 ,改造农村公路 6215公里 。配合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实施城区铁路北移工程。在工业园区上,兴建了11个省级工业园区(开发区),建成区面积突破4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53亿元。在电力上,上饶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黄金埠电厂开工建设,第一台60万千瓦机组即将实现并网发电,与电厂配套的50万伏输变电工程将同时投入运行。同时,新建22万伏变电站7座、11万伏输变电站22座,城乡电网改造顺利完成。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实施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投资7500万元的国家商品粮基地项目落户上饶。实施了鄱阳湖二期综合治理、防洪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完成了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工程和29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利设施进一步健全,抗灾能力显著提升,多年来制约我市,尤其是制约滨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患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电话、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完成,有80.7%的行政村通公路,50.3%的行政村通油路,解决了33.9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2006年,全市财政对“三农”投入达到27亿元,比上年增加5.1亿元,是2000年的2.5倍。在信息化建设上,开通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上饶”、“市长热线电话”和市长网上信箱,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100.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07.1万户、宽带互联网用户达19.7万户。
  (五)六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实现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共进。
  中心城区快速发展。累计完成城建投入175亿元,编制各项规划51项,实施了45项城建重点工程,完成了324条里弄小巷改造,城区规划控制面积达到1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撤地设市前的17平方公里拓展到35.2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撤地设市前的17万人增加到35万人。滨江路、三江公园、双塔公园、云碧峰森林公园、四个连接点、上饶集中营风景名胜区、铁路北移、信州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人均绿化面积由撤地设市前的 4.5平方米 扩大到 7.1平方米 ,显著提升了上饶的城市品位。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全市城市化率达到29.5%,比2000年提高近11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快速崛起。上饶、广丰、玉山、信州、弋阳、横峰、铅山等七县(区)“半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鄱阳、余干、万年三县经济总量占全市份额加大,婺源、德兴两县(市)经济特色更加鲜明。12个县(市、区)财政收入均过亿元,有44个乡镇财政收入过千万元,德兴市泗洲镇成为上饶市第1个财政收入过亿元乡镇。加大了撤乡并村和村镇规划力度,乡镇总数已由撤地设市前的287个减少到188个,村委会总数由原来的2938个减少为2085个。全市各乡(镇)的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农村面貌逐步改善,全市确定103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投入资金1.1亿元。以“三通、三清、三改、三规范”(通路、通水、通气,清垃圾、清水面、清路障,改厕、改栏、改生态环境,规范建房、规范管理、规范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基本实现了“让农民走上平坦路,让农民喝上干净水,让农民用上卫生厕,让农民洗上热水澡,规范农村建房”的“四让一规范”目标。
  (六)六年来,我们坚持和谐为重,实现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科教事业加快发展。六年来,全市累计获得专利509件(项),荣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5.1亿元。教育事业得到巩固和加强。12个县(市、区)基本扫除文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优质高中建设力度加大,高中等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民办和职业教育有较快增长,组建了上饶师院、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文卫体育计生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和卫生监督体系得到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初步建立。有效预防“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高传染性疾病。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取得实效,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和监管网络基本建立。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深入开展文化“四进社区”、“三下乡”等活动,赣剧《詹天佑》、歌曲《清贫颂》、话剧《我长大了》等一批文艺精品获得省以上奖励。广播电视事业荣获全省十连冠,完成了422个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组建了上饶人民广播电台和广播艺术歌舞团,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1.2万户,广播和电视的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6.7%。成功举办首届市运会和10多次全国性体育赛事,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实现了人口控制目标。
  “绿色生态上饶”建设全面启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提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两项制度执行率,查处各类环境违法企业193家,关停取缔违法企业137家。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55.4%提高到57.7%,信江、乐安河等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得到较好的保护。上饶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五城同创”成效显著。获得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先进市、双拥模范城市称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广丰、玉山、万年三县县城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婺源、上饶县城通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机制、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建立。信访工作成效明显,干群关系日益密切。严厉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近年均达到94.5%以上。突出解决了农村征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农民工工资拖欠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进一步加强,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平稳。民族宗教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市政府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新闻出版、地方志、档案、保密、外事侨务、涉台事务、气象服务、防震减灾、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国防教育、人民防空、社会福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
  (七)六年来,我们坚持执政为民,实现了政府效能的不断提升
  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严格实施《行政许可法》,对市本级原有的598项行政许可项目进行清理,依法保留并公布了266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正确把握政府定位,该管的管好、管实,不该管的交由市场、社会调节和管理。
  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提升。在作作决策前充分吸取专家和群众意见,作决策时提高科学调查和群众参与度,执行决策中坚持以规划为龙头。近几年来,制定了城镇体系、工业发展、商业网点、旅游发展、滨湖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等重大专项规划20余项,累计投入规划编制资金达1亿多元。
  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开通政府门户网站,建立政府网上行政办公系统,提高行政效率。实现了从“行署”派出机构向“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城市管理和建设得到了显著加强。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投诉中心,对办证审批实行一站式服务。2006年,上饶市先后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最佳城市”和“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城市”。广丰、德兴两县(市)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办结率每年均达到100%,满意率都在98%以上。
  各位代表,经过六年来的奋斗,上饶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以2006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为标志,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回顾过去,我们深刻体会到:
  --上饶要加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注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上饶要加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的定位,以明确的奋斗目标,鼓舞人心、凝聚人心,激发全市人民昂扬向上、奋勇争先的信心和决心。
  --上饶要加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主攻工业战略,以园区为主要平台,以壮大支柱产业、培育骨干企业为重点,以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做大工业总量,提升工业水平,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
  --上饶要加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大开放主战略,加快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把发展的外源力和内生力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创业积极性,营造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氛围。
  --上饶要加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六年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和省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领导下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结果,是上饶历届领导班子一届接着一届坚持不懈抓发展的结果,也是各方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战斗在各条战线的全市人民和驻饶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中央、省属驻饶企业干部职工,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广大老干部、老同志和关心家乡发展的在外乡友,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上饶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上饶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总量不大,人均量偏小;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经济结构还有待优化;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加大,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任务还很重;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任务还比较艰巨;就业压力较大,少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公共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应急处置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未来5年是上饶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上饶能否实现在江西东部崛起的关键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省加快发展的六大战略,即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统筹发展战略,大开放和改革攻坚战略,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创业富民、和谐发展战略。同时,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上饶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快产业发展,把上饶建设成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对上饶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市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两个翻番的“双九”目标,力争全市生产总值五年翻一番,达到900亿元,财政总收入五年增长1.2倍,达到90亿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上饶。
  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必须着力推进以下重点工作:
  1、抓住农民增收核心,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新产业、形成新机制、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的工作目标,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树立现代农业理念,按照“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思路,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建立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壮大绿色、无公害农业产业规模。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技术、资金、信息、产销服务。全市每个县(市、区)形成2-3个农业支柱产业,农业企业数突破4000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达到400家。
  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巩固、完善和加强各项惠农政策,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积极倡导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各种类型的农产品产销协会,提高农民组织程度。广辟农村外部的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搭建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平台,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组织引导,扩大有组织输出劳动力的规模,积极向市内外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
  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务工技能和转移能力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农民实用农业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农民文化技术和科普教育,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扎实推进村庄整治。完善乡村规划,优化村庄布局,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聚。继续落实好财政支农政策,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的支持,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改造、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农业信息化建设等工程。深入开展以“三清、三通、三改、三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作,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
  2、树立又好又快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把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效益统一起来,通过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扩大有效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切实增强全市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提高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率,提高工业园区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提高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度、关联度、专业度。积极引进大企业、大资本、大市场、大人才集团,禁止高危、高耗、高污染项目入园。打破区域界限,进一步推进上广玉信弋横铅工业园产业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市场对接,把中心城区半小时经济圈内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赣东北制造业基地。着力抓好支柱产业发展壮大。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生态化结合起来,进一步壮大机械、建材、食品、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六大支柱产业,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支柱产业集聚,推动关联性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和产业上的配套,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新的产业体系。着力抓好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规模以上企业,大力培育销售收入超5亿元、超10亿元、超50亿元的骨干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实行低成本扩张,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资金、技术、品牌、管理等要素,发展成为大企业、大集团。重视对行业协会的培育和发展,引导好、发挥好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完善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产业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大力发展消费经济。做大做强旅游业。加快发展三清山、婺源、龟峰、中心城区旅游,打造国际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启动鄱阳湖和鄱阳湖湿地资源开发和保护。整合旅游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培养和引进优秀旅游人才,争取三清山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打造世界级旅游风景区,把上饶建成江西旅游经济强市。提升商贸流通业。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将老城区提升改造成商贸中心,把新火车站片区和三江片区建设成商贸副中心。大力发展商业新型业态,加快建设专业市场,积极推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手段,大力培育零售额超20亿元的商贸流通企业。把刺激农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鼓励和引导流通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向农村延伸,在乡村开设连锁超市,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农产品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构建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信用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构建产业生态链。全面推行资源节约工作,大力改造、引进和推广节能降耗的各种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材产品。全面落实保护耕地的各项措施,制定行业用地定额标准和投资强度控制标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以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为示范,在重点行业、领域、工业园区和城镇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资源节约活动,倡导节约型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良好氛围。
  3、整合城市资源,加快城市经济发展
  按照把上饶建设成为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把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摆到突出位置,以中心城市的崛起带动全市崛起。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规划管理,集约配置城市用地,科学利用城市空间,进一步拉开中心城市框架;加快上饶县撤县设区步伐,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抓好中心区建设,基本形成“一城三区”新格局。规划建设好火车站新片区,加快城区主干道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网络,继续完善供水、供电、排水、环保、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场等市政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中心广场、紫阳公园、辛弃疾公园、信江书院等城市景观。
  做大城市产业。突出抓好上饶经济开发区建设,统筹规划;业发展,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城市新区,到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税金“翻两番”,分别达到200亿元和7亿元;加快发展城市服务业。组合森林公园、上饶集中营和信州区的旅游度假观光农业,增强旅游休闲接待和中转能力;做大做强一批专业市场,提高城市消费能力;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正确引导,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稳步推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培育城市文化。积极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加大投入,重点抓好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体育中心、会议中心、会展中心、演出中心、活动中心等重要场馆设施建设。深入挖掘以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为核心的区域传统文化,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丰富公益性文化活动,繁荣城市文化经济,使文化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塑造城市个性、彰显城市魅力的强大动力。
  强化城市管理。以“五城”同创为载体,建立和完善创建的工作标准体系、责任体系、监督体系和服务体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城市管理的合力,把城市管理纳入科学规范、运转有序的轨道。
  加强城镇体系建设。加快沿浙赣线经济带建设,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建立县(区)际间协调发展机制,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上广信玉弋铅横”小城市群为支撑,以县域经济为基础的区域发展格局。积极推动以县城为核心的小城镇建设,把鄱阳、余干和广丰三个县城建成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加快鄱阳、余干、万年三县经济发展,提升三县在环鄱阳湖经济圈的地位和比重。依托三清山和“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将玉山、婺源建成优秀旅游城市;依托“中国铜都”品牌,将德兴打造成集铜矿开采、冶炼及深加工为一体的铜产业基地。
  4、依托区位与资源优势,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全面开放、全面创业是促进上饶崛起、加快富民兴饶的两个战略支点。必须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促进外源型发展与内源型发展紧密结合,加快上饶的发展。
  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加快“对接长珠闽,联结港澳台,融入全球化”,主动对接国际经济,加快资本集聚、资源利用、市场开拓、技术引进的国际化进程;务实推进区域合作,加快与沿海发达地区体制机制接轨。提高开放型经济对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增就业的贡献率。
  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把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大项目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推动我市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继续抓好一般性项目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引资总量。在引资过程中,注重招商引资与壮大优势产业相结合、与促进产业集聚相结合、与企业改组改造相结合、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在招商方式上,从“招商”向“选商”转变,从“引资”向“选资”转变,从“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以商招商”转变。优先引入大项目、高科技项目、高附加值的集约型项目,拒绝能耗高、土地资源消耗大、技术含量低、不符合环保和安全规定的项目进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的主战场作用,拓展招商引资的渠道和领域,全力以赴抓好已签约项目的开工、建设、投产服务工作。
  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加快上饶海关筹建速度,加强检验检疫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设立国家级上饶出口加工区,打造外贸出口平台,促进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重点扶持好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增强自营出口能力,提高外贸出口总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高科技产品、成套设备、高附加值产品和大宗拳头产品的出口比重,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深入推动全民创业。继续贯彻全民创业“三十条”,充分激发广大群众的创业积极性。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领域,降低准入条件。进一步实施扶优扶强战略,帮助民营企业在特色产品、特色工艺、特色经营的基础上,打造知名品牌,形成新的产业优势,促进民营企业从个体竞争转向群体竞争,走向产业集聚之路,重点培植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贡献多的民营骨干龙头企业,推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进一步加大金融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部门把那些经济效益好、信用程度高、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民营企业列入重点对象予以信贷支持,鼓励发展为民营经济提供服务、为民企提供融资的中介组织。
  5、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继续把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战略地位,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在2007年底建成景鹰高速公路,力争到2010年前建成上武高速公路,构筑县县通高速的高速公路网。加快市至县、县与县的“快速通道”和农村公路建设,整体提升我市路网功能和对外通达能力。加快建设中心城市至各旅游景点和旅游景点之间的旅游公路建设,支撑旅游业的大发展。争取开工建设九景衢铁路和乐平至德兴铁路支线。加快鄱阳港码头建设,积极争取赣东机场项目落户上饶,力争改变上饶无航空港的历史,积极推进城市立体交通建设,着力打造立体交通网络。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城区及县城防洪工程,全面完成78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伦潭、高店等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继续实施鄱阳湖治理重点堤防工程、重点河道整治工程、康山和珠湖蓄洪区安全建设等工程,基本建成大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提高防洪能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水利血防和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工程,    加快排灌设施的更新改造。
  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高速信息传输骨干网,加快城市城域网、宽带接入网、无线接入网和政务信息网建设,努力扩大信息网络在农村的覆盖面,提高农村电话普及率,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宽带。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增强信息交换和互联网接入功能,使城市有线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85%以上。
  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余干黄金埠电厂的建设步伐,实现2007年第二台机组的投产发电,力争电厂二期工程开工建设;继续进行电网建设和改造,开工建设上饶董团500千伏变电站和鄱阳、广丰、丁家洲、三清山等一批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现输、送、配电容量和供电可靠性、稳定性的全面提高。大力开发水电资源,优先开发调节性能好的大中型水电。抓紧做好鄱阳县风力发电厂和上饶经济开发区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的前期工作。
  6、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体制优势是最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体制保障是最大的保障,创新动力是最大的动力。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战略基点,以改革创新带动发展水平的提高。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稳步推进撤乡并镇、撤村建居工作,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困难乡镇、村的支持,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征用、补偿机制,切实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积极推进市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方式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推进股份制企业改革,加大利用氡臼谐〉牧Χ龋罅Ψ⒄构凶时尽⒓遄时竞头枪凶时镜炔喂傻幕旌纤兄凭谩=徊椒趴矸枪凶时窘氲奶跫途煊颍忧恐行∑笠敌庞玫1L逑到ㄉ瑁葱鹿净俗髂J健I钊胪平姓芾硖逯苹聘母铩I罨姓笈贫雀母铮徊角謇硇姓笈钅浚⒒邮谐∨渲米试吹幕∽饔茫唤徊嚼硭称笠倒凶什喽焦芾碇澳埽剿餍姓乱敌怨凶什芾硇绿逯疲忧慷怨沧试唇灰缀驼型侗甑募喙埽繁9凶什V翟鲋担晃炔酵平乱档ノ桓母铮头攀乱档ノ坏幕盍Α萍纪度谧侍逯啤<忧靠萍即葱氯瞬哦游榻ㄉ瑁厥涌萍既瞬诺呐嘤⒁褪褂茫⒅囟砸际醯南⑽蘸驮俅葱隆3浞掷米と闹醒搿⑹∈羝笠岛透叩仍盒5募际趿α浚忧慷怨丶煊蛑卮蠹际豕ス兀纬勺灾髦恫ǎ睦笠到⒓际踔行暮脱蟹⒒梗欢峡⑿虏贰J凳┢放菩耸姓铰浴<哟蠖悦撇返呐嘤龀至Χ龋妨⑵笠翟诩际醮葱轮械闹魈宓匚唬睦笠悼⒚撇贰渭侵凑褡谥迹菇ê托成缁的基本思路,加强和谐上饶建设,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拓宽城乡就业空间。加大就业平台建设。切实抓好就业培训基地和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有针对性开展就业和再就业培训,积极发展和规范就业中介组织,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的就业工作,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合理安排再就业补助资金,妥善安排再就业扶持资金,继续采取小额贷款担保等措施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再延长三年,并扩大到城镇集体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和退役军人。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力实施整村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一体两翼”扶贫战略,继续在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开展移民扶贫搬迁工程,切实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条件。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329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切实解决20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的基础上,明后两年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农民和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的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全覆盖。深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办法。加强基金征管,提高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参保率,制定统一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拓宽社保筹资渠道。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继续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和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济等制度,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大部分用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使中低收入群体买得起、买得到房。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积极开展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犯罪活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完善安全生产监督和责任追究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加强综合减灾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校舍、设备、师资队伍建设,维护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高中教育,支持高等教育改革,加快上饶师院组建上饶学院的申报和筹建工作,创造条件将上饶师范升格为上饶师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大做强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实现教育投入多元化。完善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强卫生监督,维护医疗秩序。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做强做优广播电视事业,抓紧821台搬迁、创意产业园、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村村通等工程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五城”同创和农村“五个一”创建活动,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繁荣文化事业,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加强体育工作,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发展。增强全民国防意识,以创建“双拥模范城市”为载体,加强军地共建活动,巩固军民团结。重视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性团体工作,关心妇女、儿童、老龄事业,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防震减灾、人防、气象、档案、新闻出版、保密和地方志等工作。
  加快绿色生态建设。环境是最大品牌,生态是上饶最大的优势。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上饶的生态环境,下最大决心,用最大气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强化信江、乐安河流域、鄱阳湖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强化环境监测力度,落实环保责任制,抓好污染防治,切实保障环境安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建设,力争到201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1.2%。大力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力争到2011年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各县城平均绿化覆盖率达到40%,把上饶建设成最适合人居的城市。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发展是本质,落实是重点,责任是关键,效率是保证。为此,我们要着力提高“五种能力”。
  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自觉维护市委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各级政府要发挥表率作用,珍惜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一切工作都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严格实施行政许可法,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进一步清理和削减不必要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推行政务公开,推进政情公开,实行阳光操作,防止权力滥用。
  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注重拓展发展空间,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推出促进发展的新举措。继续用好项目带动这个抓手,使好项目成为工作的着力点、发展的突破点、财税的增长点;把好规划这个龙头,树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识,使之贯穿于各级的发展规划中,促进小城市群、产业群、交通网的合理布局和加快发展;抓好产业导向这个关键,充分挖掘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优势,主动靠大靠优靠强,借智成势、借力兴业、借梯登高,加快壮大产业总量和经济实力。
  提高创新的能力。各级政府要带头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在学习和调研、实践中提高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发展思路,丰富发展手段;创新行政管理,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提高抓落实的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办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制约发展的困难和矛盾上,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上,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紧迫问题上。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督查力度,不断加强政府的执行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社会动员能力,不断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纪律,自觉按照法律和制度的规定办事。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上。在工程招投标、土地转让、国有资产处置、人事等敏感环节上,坚持依法运行、按程序操作,重大事项由集体研究决定,运作过程透明公开,在源头上和运行中防止和拒绝腐败。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拥有辉煌的过去,已经拥有明确的目标,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在中共上饶市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我们必将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