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网站无障碍
无障碍阅读
分享到:
中共上饶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上饶市教育局2022年工作要点
【字体: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推进新时代教育强市建设的关键之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切实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按照“五个融入、五个走前列”“三大五提升”的部署要求,坚持“敢”字当先、担当实干,强化系统思维、问题导向,聚焦人民满意标准、锚定教育强市目标,促进教育系统思想再解放、作风再提升、开放再出发,不断健全教育体制机制,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推进上饶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新时代上饶教育改革发展“第一等的工作”,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大美上饶贡献教育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

1.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巩固深化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开展专项行动,大力营造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引导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始终凝聚和团结在党的旗帜下。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论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等列入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轮训的必修内容,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2.持续加强基层党建。进一步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努力把教育系统打造成为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领域。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各项制度,不断增强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政治意识、政治功能,把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推动党员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持续开展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配强专职、激活兼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落实新任党组织书记任职谈话制度。加大对新任专职党务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力度,着力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持续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争当学习方志敏精神好干部”活动,激励党员干部教师勇担当、善作为,争先进、创一流。推进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继续探索“党建+”品牌,以党建为引领,促进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创建有行业特色的教育党建品牌。坚持把党组织建设作为社会力量办学必备条件,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民办学校得到贯彻执行,为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3.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以廉洁教育建设为主抓手,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政治监督。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开展警示教育,加强对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全方位监督管理。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问题,坚决整治教育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进一步巩固深化中央、省委巡视和市委巡察、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成果。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规范教师职业行为。结合“双减”等政策,铁心硬手抓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持续规范涉及学生的校服、营养餐、教辅材料、研学旅行“衣食书行”的选用采购,持续加强“三违”问题治理,严肃查处招生、考试、师德失范和侵害师生利益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全面优化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4.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用人评价要求。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落实“十四五”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相关举措。抓好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用好全市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信息系统,做好跟踪对接服务,力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实现突破。统筹谋划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推动局机关、直属单位、学校干部交流。建立健全直属单位、学校干部管理制度。制定《上饶市直学校领军人才引进办法(试行)》。加强和改进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加强教师档案管理工作,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教师档案的收集、归档和管理工作。

5.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紧扣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主线,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守住安全管控、疫情防控、舆情稳控等校园安全稳定底线,强化保密宣传教育。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督促各地各校落实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主体责任。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好防溺水、心理健康、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火灾防控、防校园欺凌、防电信网络诈骗等工作。实施“水上护苗”专项行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开设游泳课试点,推动“村村”聘请水上安防员工作,在重点时段、重点水域、重点人群进行巡防管控,实现中小学生溺水事件逐年下降。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推动校地联动、家校共育,细化任务清单,深入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深化校园安防“四个一”建设成果运用。稳妥处理涉教育重大舆情问题,抓好教育招生考试、学区划分、教师待遇、校园恶性事故、民办教育招生办学、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校园食品安全、校车校舍安全、“三违”治理等舆情稳控。开展学校食堂规范管理行动,守护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强化疫情防控政治责任,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守护好校园“一方净土”。

二、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6.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起抓,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持续推进“四史”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组织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要健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常态化机制,切实用好《红色文化》教材,加强红色文化课程建设,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持续开展“永远跟党走”“三项文化”主题教育、“追寻红色足迹”研学实践教育、“唱支山歌给党听 班班歌声响”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擦亮红色文化育人品牌。要把共同抗击疫情斗争作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和生动教材,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

7.持续推进落实五育并举。实施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游泳教育行动方案,完善并落实中小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晒课表”长效机制,把体美劳教育工作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和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建设,推进学校体育“一县一特”“一校一品”创建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办好全市中小学校田径运动会、中小学跳绳比赛等学校运动赛事。继续开展美育教师培训工作,举办中小学师生美术作品征集及各项艺术活动赛事活动。建立劳动教育“一校一清单”制度,遴选一批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劳动教育示范校。落实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力争总体近视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上。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专兼职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预警、干预等服务。推进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充分发挥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和各地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作用,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完善专门教育工作机制,推进部门协同,规范招生对象、入学程序、离校程序和日常管理,提高专门学校教育矫治水平。着力认真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促进家长学校规范发展。持续开展“万师访万家”行动,推进家校社协同共育。推进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科研引领的“五位一体”育人格局建设。

8.持续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加强对各地各校落实“五项管理”的日常监测和督导;优化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考试管理,推进课堂“减负增效”。征集和推广一批学校落实“五项管理”典型经验案例,初步形成“五项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实施“双减”提质增效工程,强化“校外减负”,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全面加强对培训机构教学、师资、资金、预收费、消防安全、广告宣传等实时监管,完善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政策体系。明确非学科类机构主管部门和监管职责,建立相应标准,健全政策体系,加强日常监管。完善执法体系,建立执法队伍,强化教育部门执法职责,启动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工作。健全违规培训检查常态化机制,加大对隐形变异培训查处力度。大力推广应用江西省“双减”智慧监管平台,加强对“爆雷”“冒烟”机构的应急处置。推进“校内提质”,出台《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强化课后服务规范管理,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做好课后服务范围向周末、晚自习、寒暑假延展,探索引进社会优质资源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加大课后服务政策宣传力度,强化“自愿原则”,全面推动学校与家长签订课后服务协议。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业辅导类”校内服务质量,提高素质教育特色类课程占比,建立健全课后服务收支公示制度。

9.持续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推动《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意见》和《江西省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宣传力度。推进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和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加大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语言文化传承弘扬、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提升行动。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会语言文字服务能力。完成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江西省二期项目建设任务。

三、推进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10.打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攻坚战。督促指导铅山县、广信区和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如期完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级督导评估和国家评估认定工作。完善公办幼儿园布点规划,加大公办幼儿园和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力度。实施小区配建幼儿园交付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交付情况的专项治理,督导指导已完工配建园按要求交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使用,持续增强公办园学位供给能力。积极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及时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严格落实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补助标准。创新公办园师资动态补充机制,通过公开招聘、免费师范生安置、内部调配、中小学富余教师转岗、政府购买等多种方式配齐配强幼师队伍。大力推广浙江“安吉游戏”模式,真正把游戏的权利、自由的天性还给孩子。

11.打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主动战。扎实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加快完善城乡教育网点布局,加大城镇学校建设和优质教育资源扩充力度。实施班(校)额化解工程和校建项目建设工程,进一步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校额、大班额,提高国家标准班额比例。继续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改善乡镇寄宿制学 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实施就学一件事推广工程,严格落实公民同招和义务教育属地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实现各县(市、区)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就学一件事”网上办、掌上办、部门联办。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面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关爱。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共同负责的控辍保学联保联控的机制,落实辍学学生劝返复学、登记与书面报告制度,确保辍学生常态化动态清零。大力推进“强校带弱校”“名校带新校”“城校带村校”等办学模式改革,探索实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督促各地按照“一县一策”“一校一案”要求,制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案,确保弋阳县、德兴市、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如期申报省级督导评估和国家现场认定。

12.打好高中教育特色发展保卫战。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持续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积极扩充教育资源,进一步化解普通高中大校额大班额。加快改善办学条件,强化高中学校对接“新高考”的要素保障。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工程,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充分发挥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积极探索选课走班、学生发展指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途径。指导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开发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适应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促进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持续深化“上上合作”,积极推进各重点高中与上海优质高中学校的精准对接,着力提高“县中”办学水平,努力打造几所在全省叫得响的、区域性的优质高中。

13.打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阵地战。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对中重度和多重残疾学生通过就读特教学校、送教上门等方式实施教育。会同相关部门健全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数据核对机制,落实“一人一案”,全面巩固和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指导上饶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好高中阶段教育。贯彻落实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实施新课标培训。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参加“全省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活动”。

14.打好职业教育提质扩容突击战。推进职教高地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实施职普比攻坚工程,按照“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扩建一批、储备一批”原则,不断加大中职学位供给,持续提升在校生职普比和招生职普比。加强技能竞赛组织和专业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建立标准化课程和教学要求,推进内涵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平专业教学。落实中职学校18:1专任教师配置标准,力争使“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到30%。紧扣本地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园(工业园)合作、校校合作,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订单式招工模式,努力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力争把上饶打造成为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和标杆。

15.打好高等教育内涵提升持久战。支持上饶师院申办硕士教学点、江西医专申报本科院校,持续推进上饶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鄱阳职业学院、赣东北职业学院、德兴职业技术学院等项目纳入全省“十四五”时期高校设置规划;强化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推进上饶职院整体搬迁、上饶幼专二期工程建设和江西婺源茶叶职业学院校园扩建;鼓励社会资本和企业举办高等教育,努力发展一至两所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院校。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强化就业推荐、就业服务、就业帮扶,强化创业引领,稳定提升高校毕业生留饶就业比例,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

四、推动教育领域重点改革

16.扎实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对标国家和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明确教育评价改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攻方向,及时制定配套制度,积极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探索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办法,落实全省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破除“唯论文”的精神,配合做好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引导基础教育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强化结果运用。扎实做好评价改革调研评估、总结推广,提高改革整体效能。

17.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新高考改革,加强高考综合改革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条件保障,按照“选课走班”的要求,不断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及教育装备等水平,推进新一轮标准化考点和考试招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市教育考试中心职能和服务,督促指导县(市、区)教育考试机构及职能整合。加强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全市教育考试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江西省高中阶段学校电子化管理平台作用,全面规范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扎实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用好全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推动玉山县、万年县开展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模式。探索尝试借助信息化应用软件,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生涯档案提供智能收集、大数据分析、全过程档案保存等功能,助力学校全方位育人管理。

18.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理顺教育督导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县(市、区)进一步深化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督导机构设置、配齐配强人员、强化条件保障。贯彻落实《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扎实做好迎接国务院对省政府、省政府对设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相关工作,继续开展对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压实县(市、区)党委、政府责任。做好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教育发展”考评工作。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加大市级统筹力度,解决市直学校问题和市域内共性问题。推动解决义务教育“大校额”“大班额”、学前教育“全员持证上岗”“全员缴纳五险一金”“三个面积”不足等突出问题。启动中小学幼儿园校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试点。加强对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的督导评估,继续将“双减”工作作为督导“一号工程”,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地。开展春秋季开学等综合督导,督促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完善问题反映渠道,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提升教育履职能力,举办市督学、市教育督导评估专家培训班。

19.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稳步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指导各地完成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非营利性登记工作。进一步完善民办学校年检制度,督促指导各地做好民办学校年检工作,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民办中小学年度检查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收费行为管控,规范调费程序,落实收费公示和公开承诺制度,保持全市民办学校收费总体稳定。稳慎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实施民办占比调减专项行动,确保市域内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控制在规定目标以内。有序引导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任教的公办教师全部退出,并妥善做好安置工作。持续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

20.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深化实施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实施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特岗计划。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继续组织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高校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实习支教计划,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在总结万年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协调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支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努力破除教师管理体制机制障碍。激活招才引才机制,探索将“双一流”及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纳入我市高层次人才招聘政策适用范围。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做好“国培、省培”项目教师选派工作。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大力选树优秀教师典型,开展“最美教师”“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宣传推介活动,开展教育工作先进评选活动,做好第38个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推进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开展中小学优秀教学案例展示交流活动及中小学课题立结项工作,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统筹做好全省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工作。指导各地整合资源,加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师范生免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加大幼儿园教师补充力度,推进按同工同酬要求落实教师待遇。实施教师关爱工程,探索建立乡村教育奉献奖励制度。依法保障教师基本权益,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加强工资待遇保障,督促指导各地持续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随公务员动态调整机制和“不低于”目标。

21.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实施合作交流提升计划,持续巩固对外合作交流成果,积极对接国家区域教育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北师大、华师大、南京师大、河海大学的教育战略合作,开展新一轮“上上”合作交流,打造对外合作交流高地。举办第七届信江教育论坛,组织“上饶·上海”两地联盟学校开展教师互访、跟岗学习、教师培训、学生研学等交流活动。推进华东师大附属华熙外国语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鄱阳附属学校开工建设,推动市教育局直属经开区学校和河海大学附属上饶小学、中学开学招生,推动北京师范大学上饶学校项目优化合作方式,指导广丰中学与苏州大学合作办学走深走实,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品牌。

五、强化教育事业发展要素保障

22.健全经费投入体制机制。开展教育经费统计和日常监测,及时动态掌握全市教育投入情况。严格落实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制度,推动落实“两个只增不减”。推动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组织实施重点教育项目,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协调财政、发改部门做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和新高考课程改革等重点项目的经费保障和收费调整工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教育内部审计制度,强化教育经费监督管理,确保教育经费安全规范高效。

23.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落实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提升教育专网规范管理水平,统一规划教育专网IP地址和域名,强化接入网络、接入终端的认证管控。指导各地各校进一步完善教育专网(校园网)、高质量班班通的日常运行管理、运维保障工作机制。推进教育专网、云服务、数字终端、业务应用的深度融合,推动各类教育平台互联互通、应用协同,构建教育云服务体系。推动“人人通”APP学习平台应用,提升教育大数据治理能力。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和绩效考核。加强教育类APP备案管理,建立监测预警通报机制。大力推动”智慧作业“在全市3—9年级实现常态化应用。

24.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教育行政部门政务服务,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现教育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配合做好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遴选建设工作。开展全市教育系统“学宪法 讲宪法”“宪法晨读”等活动。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为每个学生上两次普法课,实现全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治教育课程全覆盖,努力提升法治教育效果。建立权责清单,强化行政处罚。

25.扎实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推动控辍保学由“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强化学生资助工作,完善困难学生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营养改善计划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和食品安全。融入乡村建设行动,更好发挥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中心、文化中心—作用,扩大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做好定点帮扶,推送一批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引导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引导农村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主动对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主办:上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上饶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3611000001
赣公网安备 36110202000153号    ICP备案号:赣ICP备05005552号-1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
互联网+督查
赣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