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网站无障碍
无障碍阅读
分享到:
关于印发《上饶信江河谷城镇群和滨湖板块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5)》的通知
【字体: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上饶信江河谷城镇群和滨湖板块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5)》已经第2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饶市人民政府

20171228

(此件主动公开)

《上饶信江河谷城镇群和滨湖板块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5)》课题组名单

课题负责人

黄群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课题组成员

贺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小企业与创新创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郭朝先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组织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李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刘佳骏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布局室助理研究员

孙承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一、规划背景 1

(一)发展基础 1

(二)面临形势 10

二、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16

(一)指导思想 16

(二)基本原则……………………………………………………17

(三)战略目标 18

三、主要任务 21

(一)促进工业提质增效 21

(二)积极推进智能制造 22

(三)完善工业创新体系 24

(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25

(五)确保绿色安全发展 28

四、重点产业 29

(一)支柱产业 30

1.汽车 30

2.新能源 36

3.光学及光机电 38

(二)战略先导产业 40

1.金属新材料 40

2.光电 42

3.非金属新材料 44

4.装备制造 47

5.电子信息 49

6.生物医药 51

7.绿色食品 53

8.新型建材 57

9.家居制造 60

10.静脉产业 63

五、产业布局 65

(一)两大板块产业定位与空间布局指引 65

1.总体空间布局 65

2.两大板块空间布局体系协同发展与战略调整 65

3.信江河谷板块:一核,一带,五星,三组团
工业布局体系 67

4.滨湖板块:“三星一组团的工业布局体系 73

(二)各县区产业空间布局指引 76

六、实施保障 85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障 85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86

(三)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87

(四)夯实发展要素支撑 88

上饶信江河谷城镇群与滨湖板块

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5

规划说明: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上饶全市域,重点为信江河谷城镇群与滨湖板块。规划对象为上饶全市工业,重点是制造业。规划期限为20162025年,重点为2016~2020年,近期与《上饶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和《上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相衔接,远期展望至2025年。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上饶坚持产业兴市、工业强市不动摇,全面深化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总量规模不断壮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为上饶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上饶十三五工业再上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发展空间逐步拓展。上饶位于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紧邻长三角经济区,是海西经济区成员城市,在产业合作、产业转移和腹地建设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浙赣、皖赣、峰福、九景衢四条铁路穿境而过,京福、沪昆两条高铁在上饶十字交叉;沪昆、济广、杭瑞、宁上、杭长、德上等国家高速公路与上万、德上、上浦等地方加密高速公路,及320206等国道共同构成了横贯东西、畅达南北的公路骨架;三清山机场已正式通航;上饶无水港东联浙江至宁波港、南下福建至宁德港。这种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无水港为基本构架的海陆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生产要素提供便捷的运输通道,有效缩短上饶到长、珠、闽地区重要城市的距离,降低了各种生产要素的运输成本,极大拓展了工业发展空间。

——要素资源丰富,工业支撑保障有力。上饶在发展工业中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低的要素成本。上饶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放射性矿产、燃料矿产、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等非金属矿产。已发现金、银、铜、铅、锌、煤等各类矿产107种。其中探明储量占省总储量50%以上的矿种有铜、钼、金、银、镍、铌、萤石等20余种。各类矿床或矿点1000余处,查明资源储量的成型矿产地有382处,其中大型矿床43处,中型矿床64处,小型矿床285处。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矿产主要有水泥用灰岩、煤、铅、锌、萤石、伴生硫、磷、蛇纹岩、膨润土等。具有潜在经济优势的矿产有钽、铌、冶金用白云岩、饰面用花岗岩、大理岩等矿产。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将为工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原料保障及成为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支撑点。

与沿海地区相比,上饶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本等要素成本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且水资源丰富,电力供应有保障。上饶劳动力成本相对东部沿海省份还有一定的优势,这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上饶土地成本大致相当于上海市的22%、杭州市的23%、南昌市的62%。从城市工业用地等级来看,信州区工业用地等级属第十级,仅高于抚州市临川区、萍乡市湘东区,在江西省亦属较低水平;从各县工业用地等级情况来看,除德兴市外,上饶各县工业用地等级均在十三级之后,其中有六个县的工业用地位属第十四级,占上饶全部县级行政区的一半,而江西省有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县级行政区工业用地处于第十四级。可见,上饶土地成本不仅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在江西省内亦属较低水平,工业用地价格低廉的优势较为明显。上饶丰富的资源优势,低廉的要素成本,成为吸引发达地区投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优势。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上饶工业经济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总体规模不断壮大。2015年,上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90.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4.9亿元,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18倍和1.99倍,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4.0%20.2%,工业总体上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作为上饶工业经济发展的两大空间载体,2015年,信江河谷城镇群和滨湖板块分别完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7.9%22.1%,成为上饶决战工业的主战场。

图1    “十二五上饶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

在我国工业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甚至下滑的情况下,2015年,上饶在江西省11市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达到9.6%,仅低于第1名九江市0.3个百分点。这种较快的增长速度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不开,同年,上饶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增速达到20.5%,在江西省排名第2,远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2.8%的水平,有力拉动全市投资增长和经济发展。投资过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共有348个,总投资1074亿元,全部竣工达产后,可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2715亿元、利税275亿元。

图2  2015年江西省11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较

图32015年江西省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增速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十二五以来,上饶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大转型力度,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有色金属、新能源、机电光学、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5年,四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68.8%70.1%,有色金属行业一枝独大的状况有所改观,其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由历史上的最高峰43%下降到34.1%。高能耗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回落到47.9%,同比下降1.9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9%,比上年提高3.25个百分点,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由上年的0.4%升至29.2%,超过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跃居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以晶科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汉腾汽车、马勒发动机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以耐普矿机为代表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凯强电子为代表的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空间布局日趋优化。十二五期间,上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引导产业集聚化、园区化发展。2015年,工业园区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647.6亿元和274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7.0%,实现税金147.3亿元、同比增长1.4%,三项指标在全省总量排名均居第4位。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3%,安置就业人员22万人,同比增长4.2%。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信江河谷城镇群和上饶的核心区和引领区,对周边园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日益增强。2015年,引进产业项目达26个,占全市21.2%;实际进资94.2亿元,占全市21.8%;实现工业增加值148.1亿元,占全市21.4%

图4   2015年上饶各园区工业增加值占总工业园区比重

同时,各市县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形成了光伏、光学、有色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红木产业、五金机电等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其中,上饶经开区的光伏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全省20个示范产业集群之一。

1“十二五期间上饶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集群

位置

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方向

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

光伏产业集群、光学产业集群

光伏产业、光学产业

横峰县

有色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产业集群

铜、铅、锌及稀有贵金属

广丰区

红木产业集群

红木家具及红木制品

玉山县

轴承产业集群

轴承

余干县

水钻产业集群

水钻

鄱阳县

紧固件、硬质合金和渔钩三大产业集群

紧固件、硬质合金和渔钩

铅山县、万年县

医药化工产业集群

医药化工

德兴市

黄金产业集群

黄金饰品及精细加工

——技术能力持续提升,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十二五以来,上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至2015年底,上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先后设立了7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企业研发投入明显增加,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0.94%,培育发展了一批创新型企业。晶科能源高效多晶电池线量产平均效率高达20.5%60片多晶电池组件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功率达到334.5W60P型单晶电池组件,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功率达到343.9W,均创造了世界纪录。耐普集团研发的混炼胶配方,使橡胶泵磨件具有比金属磨件更高的耐磨、耐腐性能,使用寿命比金属磨件高2-4倍,其自主研发生产的系列渣浆泵耐磨橡胶过流件,填补了国内新材料产品空白。欧迪铜业自主研发的无氧铜技术,成功研发出了符合美国标准的C46500无铅铜和符合欧洲标准的CW511L系列无铅铜并且已批量生产,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主导地位更加巩固,经济社会贡献突出。十二五期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主体力量和主力作用更加突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45.6%,拉动力稳居各行业之首。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8%,比2014年下降0.3个百分点,比2013年和2012年分别提高5.611个百分点。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34.9%,工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工业支撑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就业拓源、社会和谐的格局更加凸显。

——节能减耗成效显现,绿色发展逐步推进。十二五期间,上饶把节能降耗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以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为重点,全面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节能降耗卓有成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102.0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5年的1.37标准煤/万元。2015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为0.452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2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33%,十二五累计下降29.6%。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7.78万吨,同比下降1.87%,二氧华硫排放量3.6万吨,同比下降1.6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互联网+”加快发展,两化融合纵深推进。十二五期间,上饶积极探索两化融合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分类推进、示范先行、点面结合原则,积极有效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全市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至十二五期末,全市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73.45,列全省设区市第四,增幅较2014年增长48%;全市共同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4个、示范区1个,认定了30个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2个示范区,持续开展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推广先进的信息应用系统,全市进入两化融合集成提升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比例不断提升,并涌现出像汉腾汽车、晶科能源、展宇新能源、凯强电子等以数据为核心重构生产要素的一批信息化程序较高的企业,生产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产品研发周期、企业运营成本、产品不良率大幅下降,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尽管“十二五期间,上饶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工业总量规模不大,加快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较滞后,产业链条不完善,配套能力不足,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的有色金属产业偏重冶炼,精深加工延伸不够;产业组织结构不够优化,能够整合产业链资源、大企业、大集团成长不足;专注于细分市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又太小。园区集群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仍需提高,园区之间协同发展程度较低,板块内部联系较松散;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研发投入偏低,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需要进一步壮大;信息化应用仍以低水平、浅层次的单元应用为主,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水平有待提升。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上饶发挥优势、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是转换产业发展动能、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机遇,放大特色,奋力赶超,全力推动工业强市战略取得新突破。

1.发展机遇

——区域格局重新调整形成的机遇。十三五是我国区域格局和重大战略调整形成的关键期。从国家层面来看,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将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强化工业基础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中国企业从全球价值链角度布局产业,从全球市场角度谋划新增长,倡导区域合作新模式和开放发展新思路,为十三五工业发展指明了总的战略方向。从省级层面来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海西经济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掉头向东融入长三角等重大战略稳步推进,将创新跨省市合作机制,有望进一步增强上饶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拓展上饶工业发展新空间。上饶成为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上饶国际医疗旅游示范区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信江河谷城镇群建设提速,鄱阳、余干、万年三县主动对接南昌大都市区发展,广丰撤县设区,上饶县即将撤县设区,区域发展潜力不断释放,融合互补、协调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的机遇。中国制造2025”提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科技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上饶正在发展与形成的产业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装备等就占有其中四项,在上饶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放缓的情况下,上饶积极培育的新兴产业,与国家最新产业发展战略相对接,从而为大力推动上饶新型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互联网+”“宽带中国、创新驱动等战略举措。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生产制造过程正朝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工业信息系统、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应用起到明显的生产决策支撑作用,智能制造将成为新型生产方式。上饶制造业应以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契机,要借助互联网+”、创新创业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作用,利用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创新智能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促进上饶实现赶超式发展。

——产业革命孕育突破形成的机遇。当今世界科技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一些重要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显。大数据浪潮、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以及能源、材料、生物等领域的技术创新空前活跃,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产业价值链不断深度重组,为上饶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上饶必须紧抓机遇、趋利避害,积极抢占未来科技和工业发展的制高点,在发展理念、生产模式和业态创新上以变应变、率先行动,打造新形势下的产业竞争新优势。

——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形成的机遇。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新一轮的区域产业转移正在酝酿之中,产业转移的空间选择将越来越趋向综合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上饶在“十二五期间相继建成沪昆高铁和京福高铁,成为全国首个高铁骑跨交汇城市。德兴至南昌、上饶至武夷山、德兴至上饶3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公路总里程达到2016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618公里,上饶至浦城高速公路即将开建,三清山机场已经通航,万年港综合码头投入运营,东进西联、南融北接、通江达海的水陆空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为上饶积极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提供了重要的区位优势。

——全面深化改革创造的环境。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改革、财税改革、要素价格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深化,特别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措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淘汰过剩产能,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这对于上饶工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良环境。同时,上饶也陆续编制和出台专项产业发展政策,大力实施投资优惠等措施,集聚有限资源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2、面临挑战

——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重塑的挑战。十三五时期世界政治格局可能会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利益格局的战略博弈将会更加复杂。发达国家实施工业4.0”和再工业化战略,吸引高端制造不断回流,将会继续对中国形成高压效应,给我国延长产业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挑战。中低收入国家利用劳动、土地、环境资源和汇率,继续大力发展中低端制造业,同时用比较优势吸引中低端制造业向这些国家转移,由此进一步强化对中国的供给替代效应。国际产业链条与分工格局重塑可能形成的跨梯度转移,对上饶产业发展路径形成重大挑战。

——经济增速换挡的挑战。由于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上饶工业增速整体上呈现逐步放缓的态势,工业依靠投资驱动和传统资源型产业拉动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成为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将成为工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受产能过剩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矛盾加剧、投资效益趋向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占上饶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75%的传统主导产业难以继续保持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强支撑作用。正确选择战略突破口,通过加快培育壮大新兴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扩量提质,成为十三五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区域产业竞争的挑战。十三五期间,上饶面临的产业竞争态势将更趋激烈。2015年,上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在全省分别排名第6名和第7名,与江西省副中心城市这一定位存在较大差距,进位赶超的任务十分艰巨。与此同时,由于上饶工业结构与周边市的资源禀赋结构和产业同质化程度较高,在产业发展方向与承接产业转移上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南昌市提出了工业三年强攻计划,九江市2013年就提出了三年翻一番,五年过万亿,赣州市提出主攻工业,三年翻番,各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突破开展招商引资的竞争压力将不断增大。上饶在城市建设、体制环境、工业发展水平等方面不仅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即使与闽浙皖赣毗邻十市也有一定差距。十三五期间,上饶要实现工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在工业总量、经济效益指标方面,都将面临来自周边等城市快速发展产生的较大竞争压力。上饶要突破竞争重围,唯有不断拓展价值链新环节、开辟产业新蓝海。

——传统要素制约的挑战。随着制造业人口红利、政策红利等逐步释放殆尽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供给紧张、能耗成本增加、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传统要素短缺导致的矛盾日益凸显,企业面临成本持续增长的压力,而同时人力人才资源、数据信息资源、金融科技资源等新型要素尚处于培育阶段。在努力摆脱对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增量占用的深度依赖的过程中,如何突破传统要素制约,实现要素结构、产业结构和增长动力的深刻转换,将是“十三五时期上饶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重大挑战。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面临研发投入不足的挑战。十二五期间,上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虽有了很大提高,但与中部同类城市相比,工业研发投入不足,研发强度偏低,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0.94%,特别是四大主导产业中的龙头企业研发投入比重也相对较低,产业内生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大部分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自有品牌,对产业发展层次的提升形成严重制约。

二、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紧紧抓住上饶打造江西省第三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我国东中部交界地带新的强力增长极的重大战略机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以扩量、提质、增效为中心,坚持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开拓布局科学合理、区县分工合作、园区主业突出的工业空间新格局,构建大企业带动作用突出、中小微企业充满活力、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的产业组织新结构,打造传统产业优势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互动的现代产业新体系。瞄准目标,集中精力,攻坚克难,注重长远,奋力推进工业发展五年决战七千亿战略,着力提升信江河谷城镇群与滨湖板块工业经济能级,双轮驱动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努力把上饶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工业强市,有力支撑上饶在江西东部率先崛起。

(二)基本原则

稳增长与调结构协同推进。以产业转型促进工业增长,以稳定增长为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环境。以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质量、提升产业跨越发展空间载体、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大项目为核心突破口,促进稳增长和调结构协同推进。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以工业质态的提升和规模的壮大来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新优势。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推进。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以城市能级提升为高端要素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拓展空间。将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作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协同推进的关键点。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新城区,着力提高上饶医疗教育水平,规划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上饶,强化城市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

开放融合与内生发展协同推进。通过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工业加快发展,通过促进集群化发展和企业研发、运营功能的集聚来构筑可持续的内生发展能力。围绕将上饶建设成为江西向东部开放桥头堡的总目标,紧紧抓住新一轮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不断改善投资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开放利用国内外市场机会、科技要素和人力资源的水平。

跨越赶超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将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工业跨越发展和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着力点,逐渐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低碳产业,通过产业质态的提升来做优生态环境。抓住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关键环节,注重运用市场和法治手段,不断推出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的配套政策措施,更好发挥科技支撑的作用,构建更加绿色的产业体系。

(三)战略目标

力争用510年时间,上饶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建立,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智能绿色制造全面推行,空间布局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竞争力大幅提高,工业综合竞争力跃升至全省前列。

——工业规模再上新台阶。工业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到2020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5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000亿元,年均增长19.3%。争取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再翻番,成为江西省最重要的工业经济体之一。

——结构优化再创新成效。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到2020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2%以上。经济效率显著改善,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6.7%左右。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支柱产业及主要行业中形成12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在细分行业形成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空间结构更趋优化,园区经济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95%,形成区县和园区错位发展格局。争取到2025年形成协同发展、专业化明显的板块经济,信江河谷城镇群与滨湖板块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空间载体。

——创新驱动开拓新格局。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4%左右。高质量创新成果显著增加,力争有效授权发明专利年均增长10%以上,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家,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5件、省著名商标达到290件、省名牌产品达到28个。争取到2025年,上饶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成为赣东北重要的高新产业集聚地。

——绿色发展取得新成绩。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水耗降低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达到国家和省下达的各项目标要求。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5年末降低18%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2%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0%

——两化融合打造新高地。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更加深入,到2020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5%

2 十三五工业产业规划目标

指标

2015

2020

年均增速[累计]1

性质

工业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690.5

1450

10%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2964.9

7000

19.3%

预期性

#信江河谷城镇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17.9

1088

11%

预期性

#滨湖板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72.6

362

9%

#信江河谷城镇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283

5390

20%

预期性

#滨湖板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681.9

1610

13%

预期性

结构调整

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43.7

54

[10.3]

预期性

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个)

971

2000

预期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亿元)

20%

预期性

高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

28.9

35

预期性

创新能力

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0.16

0.5

预期性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45

60

预期性

省级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个)

17

30

预期性

省级重点实验室(家)

3

6

预期性

中国驰名商标(件)

12

14

预期性

省著名商标(件)

270

290

预期性

省名牌产品(个)

23

28

预期性

绿色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

7.33

[18]

约束性

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水耗降低率

[29]

约束性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40

约束性

两化融合

互联网普及率(%

60

预期性

两化融合指数

70.8

85

预期性

注:[]内为5年累计数。

三、主要任务

(一)促进工业提质增效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新能源汽车、光电、光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力度。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和江西省对接长三角桥头堡的优势,按照“大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综合运用产业招商、以商招商、饶商回归、专业机构招商、挂职招商、网络招商等手段,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上饶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实施引资引智并举战略,采取项目推介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广泛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投资公司以及科技人员来上饶投资创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引导传统产业走向中高端。引导上饶金属性材料、建材、食品医药、纺织服装、家居制造、五金制品等传统行业的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共性问题,加快实施以改技术、改设备、改工艺、改产品和改管理为重点的技术改造。重点支持企业围绕发展中高端产品和对照先进标准,实施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项目,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整合政策、项目、资金、土地、电力等要素资源,向规上企业、拟入统企业倾斜,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对新增入统的工业企业,参照省级奖励政策,市、县两级给予配套奖励。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发展,建立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等各种形式的平台载体,利用“互联网+”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加速创意孵化和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强与各类投资基金合作,拓展创新创业投融资渠道,为企业双创提供金融支持。

提高集约发展水平。鼓励向空中要地,建多层厂房,提高新入园项目的投资强度。国家级开发区原则上要达到350万元/亩,省级工业园区原则上要达到 300万元/亩。到十三五末期,各区县主要园区已开发土地的平均投资强度原则上达到300万元/亩。对批而未用土地进行清理,对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按合同约定期限开工建设的项目,依法收回已供土地。对未达到合同约定投资强度等要求的项目,减少供地或部分收回土地使用权。鼓励企业通过压缩超标绿地面积扩大生产性用房、对厂房进行加层改造等方式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

(二)积极推进智能制造

推动两化融合。积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产业和新业态,形成信息产业与工业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按照“引龙头、育骨干的思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工业云平台建设步伐,推动全省工业企业上云,将上饶乃至江西打造成为中国工业大数据平台的标杆。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抓手,构建全省、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建立健全物流配送、安全认证、第三方支付等支撑体系,努力建成主体集聚、业态丰富、标准领先、环境优良的四省交界区域电子商务中心。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产业的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大数据产业和电子商务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电子信息、装备、特色农产品、家居用品等相关工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智能装备产业。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省《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智能装备产业和业态,扶持发展一批智能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培育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链。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设计开发能力、核心制造能力、自主知识产权、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智能制造成套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和零部件制造龙头骨干企业,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研发等形式,围绕基础、专用智能成套装备和智能部件的细分领域,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和协同创新。

推动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启动“数控一代技术示范应用,引导企业构建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等先进制造能力。启动智能一代工程,加快机械、汽车等行业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的智能化改造,逐步实现从自动化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进一步提升。加快汉腾汽车有限公司的车间智能工厂离散制造试点和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智能流程制造试点两个示范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在光学、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和领域遴选一批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领先企业,试点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快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促进制造工艺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针对传统制造业关键工序自动化、数字化改造需求,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提高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

(三)完善工业创新体系

加大企业研发中心和独立研发机构的引进和培育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在上饶建立研发中心。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选择条件较好的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企业、行业和集聚技术研发创新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开展合作研发或合作建设研发机构。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对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工业企业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质检中心(站、所)、企业技术中心的,给予奖励。

建设针对共性技术研发和适用技术扩散应用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省关于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部署,针对光伏、光学、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建设兼具公益性和运营效率的制造业创新中心。面向上饶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研发,突破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供给瓶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探索采取股权、期权激励和奖励等多种方式,鼓励科技人员积极转化科技成果。

组织和实施工业“四基工程。加大针对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的科技服务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鼓励企业创造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成果。大力支持企业申请发明专利,提升上饶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深化知识产权强企战略。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的企业,以及新获评中国驰名商标、江西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支持企业采用、参与制订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鼓励企业主持或参与制订并形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做大做强信江河谷城镇群板块,提升发展滨湖板块,促进形成龙头引领,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

信江板块以上饶经开区为中心, 按照优势互补、产业联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利益共享的原则,引导两光一车产业龙头企业向上饶经开区集聚,两光一车产业细分产业的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在信江河谷城镇群县(市、区)工业园区布局,不断完善两光一车全产业链,推进信江河谷城镇群以上饶经开区为中心、各县(市、区)产业合作。以信江河谷板块的产业一体化发展带动信江河谷城镇群的一盘棋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国际制造业中心辐射带动的紧密圈层网络。加大上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开发力度,形成信江河谷城镇群板块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在进一步做大做强以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信江河谷城镇群板块的同时,着力加强滨湖板块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滨湖板块投资区位吸引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和合作园区,完善产业配套条件和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大力发展食品医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促进产业集中布局,严禁高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通过加强环鄱阳湖地区的经济协作和区域性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环鄱阳湖经济圈,主动融入江西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南昌九江地区,同时,寻求北部地区与景德镇、南部地区与鹰潭的制造业联动发展机遇。

促进区县(园区)错位发展。按照各区县(园区)循优发展、错位发展的原则,根据各地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交通等优势,对各产业的成长性进行综合评估,突出各区县(园区)最具示范性和带动力的主导产业,原则上国家级园区和省级园区的主导产业不超过3个,其他园区主导产业不超过2个,主导产业占各园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原则上不得低于40%

完善区县间招商项目统筹流转和利益补偿机制。建立上饶招商引资统筹协调小组,对大项目和流转项目进行统筹协调。对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进行统筹协调,促进区域招商引资协调有序开展。合理设置项目流转程序。各区县负责提报在谈项目信息,由市招商引资统筹协调小组进行产业符合性前置审查,凡不符合区县规划布局的项目,建议统筹流转,建立项目流转利益补偿机制。鼓励各区县(园区)合理选择合作投资、合作招商、总部和生产基地分离、飞地园区托管、挂靠产业基地等方式进行合作,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权利,尤其是税费分成、统计数据分配、招商业绩划分。市有关部门将实行分别统计、单独考核、市级剔除的计算方式,按双方协商确定的分成比例,分别统计到合作双方业绩。

进一步理顺园区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理顺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体制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激活上饶经开区活力和创新力。在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市、县、区交叉并行、权责分明、齐抓共管、协调一致的社会工作管理模式,明确各项社会工作的主体单位,共同推动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为主攻工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市级权限范围内能下放的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开发区,在交通、人防、环保等方面进一步扩大行政授权。支持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向中央财政、省财政争取独立的转移支付补助体制,享受与县(市、区)同等的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政策。着力完善各区县园区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引进、培育和激励政策,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化各个园区的活力,形成园区多极发展的格局。

(五)确保绿色安全发展

降低高耗能行业比重。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和审后评价,进一步提高能耗、环保等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产能扩张。以有色、建材等行业为重点,积极运用环保、能耗、技术、工艺、质量、安全等标准,依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产品,鼓励企业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或企业实施煤改气或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全面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效提升专项行动,围绕高耗能行业企业,加快工艺革新,实施系统节能改造,推动工业节能从局部、单体节能向全流程、系统节能转变。针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烟(粉)尘等主要污染物,积极引导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园区节能改造工程,以上饶经开区等重点园区为示范,探索园区能源梯级利用和集中供热制冷。针对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积极鼓励发展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高效利用,积极发展再制造。

构建完善的防污治污体系。加强工业节能监察,组织开展强制性能耗、能效标准贯标及落后用能设备淘汰等监察,实施重点行业、重点用能企业专项监察和督查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噪声污染控制。建立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强化风险控制,确保环境安全。加强对土壤污染、水污染的调查统计、监测预警和保护治理。确保上饶工业主要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严格控制在省厅下达的目标范围之内。

全力保障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在所有工业园区设立独立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在每一家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质量安全,在重点产业全面推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传统企业产品质量追溯和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继续加快建设废弃工业产品的环境影响数据库、产品伤害监测数据库、重点产品缺陷数据库、有害物质限量安全数据库,提高传统产业的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努力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控制。

四、重点产业

综合考虑产业发展趋势、上饶资源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十三五及未来十年,信江河谷城镇群和滨湖板块将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光伏新能源、光学及光机电三大支柱产业和金属新材料、光电、非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型建材、家居制造、静脉产业十大战略先导产业。

(一)支柱产业

1.汽车及零部件

坚持龙头引领、链式发展和产业集聚、政府扶持的原则,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产品朝着“高、精、尖、特、优方向发展,以汉腾汽车、中汽瑞华、爱驰亿维、博能客车等系列整车项目为核心,以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和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开发为助推器,科、工、贸三位一体推动整车、零部件、市场同步发展,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集传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的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轮驱动的汽车产业发展格局,把上饶打造成为江西省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申报创建国家级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到2025年把上饶建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

十三五期间,上饶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1)在已有汉腾、中汽瑞华、爱驰亿维、博能四个整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加快引进1-2个品牌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以系列整车生产作为汽车产业发展基础,突出新能源汽车主攻方向,不断提升品种和规模化、智能化制造能力,做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虹吸效应。(2)以承接产业转移、引进零部件生产企业为重点,积极促进本地零部件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上饶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3)以互联网+、汽配城、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汽车后市场建设为助力,推动汽车服务业发展,促进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融合、增强的格局。(4)建立为整车、汽车零配件、汽车后市场等统一提供研发、检测、认证、人才教育、产业投资、创新孵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汽车产业发展生态系统。到2020年,上饶将建成链条健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联系紧密的汽车产业体系,实现传统乘用车投产3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投产70万辆、新能源客车、特种车投产2万辆、新能源商用车投产2万辆、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10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1000亿元,2016-2020年年均增长超过80%

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

——汽车整车制造。全力支持汉腾汽车、中汽瑞华、爱驰亿维、博能客车整车项目实现量产,全力引进1-2家品牌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主攻乘用车,着力发展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MPV(多用途汽车)、以及小排量轿车。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乘用车和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客车,不断提高续驶里程、降低百公里能耗,着力推动电池能源密度、驱动电机效率等关键技术进步。有序发展客车,重点发展旅游车、校车。积极发展专用车,重点发展箱式汽车、农用汽车、环保用车、挂车和自卸车。

——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瞄准汽车未来发展趋势,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零部件为重点,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消化再吸收、技术集成创新等方式,推进零部件“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实现工程化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推广和规模应用。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先进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并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零部件企业。集中发展新型关键总成和系统零部件,优先发展高效节能发动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和电控产业链。鼓励国内外企业在上饶建设汽车零部件及检测检具项目,完善零部件谱系,逐步形成完备的整车到部件汽车产业链条。

适应国家节能减排和燃油经济性的要求,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节能发动机,着力推进增压直喷技术,重点推进排量在2.0L及以下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积极在发动机上采用镁合金铸件等轻型新材料,推进汽车轻型化。以德国马勒发动机项目为核心,重点引进曲轴、凸轮轴、活塞和连杆、气缸及配件等发动机系统产品项目。完善发动机控制系统,积极引进发动机相关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

在自动变速器方面,重点发展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选择发展机械无级式自动变速器,不断提高自动变速器的关键模块和控制策略的软件设计能力,提升自动变速器制造精度和质量。

在汽车电子方面,按照安全性、舒适性、节能环保等要求不断提升动力控制类、安全控制类、通信娱乐系统、车身电子等汽车电子技术水平,积极发展汽车安全驾驶辅助系统、嵌入式车载信息系统等前沿技术,积极向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器控制部件、胎压检测系统、电器系统及安全系统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不断提高汽车电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集成控制技术、软件平台化技术等设计开发技术及其应用,积极开拓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包括感知系统(雷达、摄像头)、通信系统(控制器局域网络CAN、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控制系统(控制器、执行器)和决策系统(处理器与芯片)。不断提高汽车电子制造工艺技术水平,尤其是推进表面组装技术(SMT)发展,包括表面贴装技术、表面贴装设备、表面贴装元器件、SMT管理等。

在新能源电池方面,推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设计、生产、系统集成与应用,着力提升电池系统集成技术水平,包括提升电池模块化技术、电池成组技术(集成电池配组、热管理、碰撞安全、电安全等)、电池管理技术等,显著提高电池的结构设计、连接、散热、基础器件、管理系统等技术水平,提升锂离子动力电池大规模生产的一致性、可靠性、生产效率、节能和工艺控制水平。

在新能源电机方面,提升驱动电机一体化集成技术和数字化检测技术水平,争取在芯片集成设计、热设计、产品化设计及系统整体集成方案上处于行业前沿水平,减少电子电力集成控制器体积和重量。提升驱动电机生产制造工艺技术,提高电子电力集成的核心器件封装技术、整体充磁技术、高密度绕线、低损耗绕线工艺、带水道油路壳体制造工艺水平。开展电机产品检验测试规范及方法的研究,提升电机产品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

在新能源电控系统方面,全面提高电池管理系统、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发电机控制器、离合器控制单元、电机控制器、变速器控制系统和整车控制器等,重点是提高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和电池管理系统。争取在关键电子单元如新型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动力电池控制芯片等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提高控制器硬件设计制造能力,如整车高低压电绝缘抗扰、关键电子设备的温度场和磁场仿真测试技术等。

——汽车研发设计。突破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动力电池要着力提升动力锂电池比能量、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在电池成组、管理系统优化、电池正负极材料前驱体制备等领域实现突破发展。驱动电机要研发非晶合金材料、高性能绝缘材料和永磁材料等关键材料及其制造技术;开发大功率、高比功率永磁同步电机及大功率密度的电机控制器,着力提升整机性能,节约材料成本。电控系统要突破电动化总成控制系统技术,开展驱动电机匹配及控制系统、动力电池匹配及管理系统研究,研制生产整车控制系统及集成应用技术;创建统一开发平台,共享核心部件资源,提升电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大力支持汉腾汽车研究院、博能上饶客车公司客车技术研发中心、江西捷控新能源“三电系统研发中心建设发展。在其建立实验室、研发投入、先进设备购置等方面给予审批、财税、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对企业获得发明专利、设备更新改造、获得驰名商标等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对其吸引国内外汽车领域的顶尖技术专家、优秀技术人才给予政策支持。支持汉腾汽车研究院、客车技术研发中心、江西捷控新能源三电系统研发中心与国内外领先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吸收外部科研力量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汽车后市场。支持创新营销模式对建立电商平台或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经营、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和范围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支持以互联网+、车联网等形式为代表的新型市场推广机制及商业模式,带动汽车消费使用和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出租、公务、城际客运、城市物流等领域应用及配套服务能力提升。依托汉腾汽车产业园、彩诚实业,推进汽配五金机械产业园建设,并积极促进汽车城向汽车商业综合体(AUTO MALL)和汽车主题公园(AUTO PARK) 业态发展。通过特许经营、专业公司运营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建设中来。依托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的行业资源和其他社会投资主体,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制造基地建设和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开发,通过招引、整合,带动汽车贸易、二手车市场、二级零部件市场、汽车装具装饰、物流运输、汽车会展、信息服务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

2.光伏新能源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成本下降、转化效率提高、储能技术跟进将推动行业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光伏发电装机从中国和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扩散的趋势初显。为抢抓全球光伏产业升级发展的战略机遇,要以打造“世界光伏城为目标,以提升本地配套水平为抓手,坚持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方向,依托大集团大项目带动作用,突破新一代光伏等产业核心技术,巩固提升太阳能光伏高端制造优势,加快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突破、核心装备研制、产业体系建设和重大示范应用,建设以高端光伏组件制造、光伏发电集成、光伏装备研制为主,集总部经济、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附加值新能源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600亿元;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加快完善产业配套服务,完善产业链结构。在大力发展光伏组件制造业的同时,积极引进企业发展光伏生产装备和配套产品,培育面向各类光伏应用的EPC专业服务商。强化技术创新与引进力度。依托晶科能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的建设,按照研发中心公共平台设备检测产业基地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围绕关键技术研发、生产及检测设备和集成系统设计等环节,积极推动企业开展产学研工作。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推进自主创新。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

——光伏组件。支持光伏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研发,加强对熔铸、剖锭及切割等关键技术的创新,提高熔锭容量、降低晶片厚度,减少硅料损耗,重点发展单位耗能低、耗材少、效率高的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支持组件封装工艺关键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鼓励发展光电转化率国际领先的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进一步做大做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品规模,继续保持在全球的领先地位,提高光能转化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光伏专用设备及关键材料。引进企业积极发展单晶硅棒、多晶硅铸锭切割、研磨、抛光等专用设备以及薄膜电池生产用玻璃清洗、沉积、镀膜、激光设备、磁控溅射、组件测试设备的研制和产业化,集中力量引进超白玻璃和玻璃基板等太阳能电池配套产品项目,增强本地配套能力。

——系统集成和EPC专业服务。集中突破光伏电站群控、智能微网等关键技术,在光伏并网发电、建筑光伏一体化等方面加强新型应用产品研发和应用领域开拓,提升系统集成能力。依托全市较完备的光伏产业链,创新光伏应用商业模式,培育集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于一体,并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的专业化服务商,全力与国际化接轨,打通光伏产业链最后一环。

3.光学及光机电

以国家光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依托,以建设“中国光学城为目标,加快确立自主创新优势,通过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产业配套关联完善,大力发展精密光学元器件、先进光学仪器及高端光学材料制造业,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尽快实现产业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格局。力争到2020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到2025年,基本建成产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协同创新网络推动技术创新,以创新网络构建带动生产网络升级。整合现有创新资源,建立健全由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服务平台构成的光学产业创新网络。瞄准光学领域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示范,促进企业与国内外光学领域领先科研机构合作,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建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光学创新中心。积极对接国内光学创新资源密集地区的研发机构,把上饶打造成为国内最高水平的光学产业自主创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国际化为目标拓展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加强与全球知名光学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交流,探索与国外共建光学产业技术转移中心、创新研究院、外籍院士工作站等多种合作形式。大力拓展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光学企业的对接,吸引全球领先光学企业到上饶投资,带动上饶光学产业提升发展层级。

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

——精密光学元器件。瞄准智能手机、车载镜头、安防监控等下游产业升级形成的需求,以生产设备升级带动产品结构升级,提高光学元器件的精度和质量。引导企业综合采用计算机技术、数控加工技术、自动控制与精密多层镀膜技术、胶合技术和高速精磨、高速抛光以及精加工、超细微精密加工技术,生产用于高档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摄像机、复印机、光学仪器、医疗设备的精密光学元器件,以及各种广角镜头、长焦距、变焦镜头及各种滤光镜片等。

——先进光学仪器。顺应光学仪器微机化、光电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研制应用电荷耦合元器件(CCD)、光纤传感器、半导体激光器等具有优异性能的光电器件和功能材料为突破口,促进光学仪器产品向光电化、小型化、高分辨方向转型,推动光学产业和电子信息、安防、汽车、医疗等行业的融合发展。与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合作,建设全国领先的新型高灵敏度、高可靠性、强抗干扰能力的光学仪器产业化基地。

——高端光学材料。抢抓新型光学材料进口替代的战略机遇,引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以镧系光学玻璃、环保系列光学玻璃、低熔点及磷酸盐光学玻璃、光学薄膜为重点,建设国内一流的高端光学材料产业基地。

——光机电一体化以增强全市工业整体竞争力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上饶的优势和特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大力发展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将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建成特色优势突出,产业实力明显的产业,成为上饶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战略先导产业

1.金属新材料

依靠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推进金属新材料产业转型发展。依据循环经济原则,重新布局和深化金属新材料生态工业园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推动产品从低层次、初加工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型。重点发展金属新材料的精深加工,培育钽铌产业,把上饶信江河谷城镇群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金属新材料深加工产业基地、金属新材料循环利用产业示范集群。到2020年,全市金属新材料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00亿元,2016-2020年年均增长13.95%

十三五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数字化融合、商业模式创新和质量品牌提升为手段,大力实施金属新材料产业提升工程。积极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重点向产业下游精深加工发展,打造完整的金属新材料产业链。加强对金属新材料产业空间布局引导,探索金属新材料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以横峰县、铅山县、弋阳县、上饶县、德兴市、玉山县、广丰区为重点,推动金属新材料企业的兼并重组,集约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电家居等终端产业,带动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产品快速发展。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杠杆、法治手段化解产能过剩,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安全隐患多的落后产能。

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是:

——产业下游精深加工。不断延伸铜-电解铜箔-高密度层积板,铜-高精度电子铜带-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铜-低氧化光亮铜杆-特种电线电缆,铜-铜粉-铜合金材料等铜基新材料精深加工路线。大力发展高精度铜管、带、箔、杆线、丝等深加工项目,集成电路用引线框架带、覆铜板用电解铜箔、锂电铜箔、电子产品用轧制铜箔,制冷铜材、空调阀门及铜制品精深加工,输变电用铜产品、微电机用漆包线、铁路电气化接触线等电线电缆材料。积极发展坚硬、耐压、耐腐蚀、抑菌的建筑用水管、装饰等铜产品。不断拓展无铅铜技术、无氧铜技术路线及其精深产品加工项目。

——采选与冶炼。提高德兴铜矿、金德铅业、银山矿业、永平铜矿等采选矿企业的采选自动化水平和清洁生产能力推进企业冶炼、生产加工技术改造、装备升级,积极采用连铸连轧机、水平连铸机、高速轧制机、多线拉伸机等先进装备技术,提高冶炼自动化、数字化水平。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铜基新材料。瞄准电子电力、交通能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船舶、建筑五金等下游高端应用领域,大力延伸完善“电解铜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电解铜铜带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或干式变压器电解铜低氧铜杆铜线特种电线电缆电解铜铜管特种及复合管材废杂铜黄铜棒、铜合金粉铜五金件、铜合金钎料、铜合金零部件等五条铜基新材料产业链。

——钽铌新材料。依托丰富的钽铌资源,加快引进技术优势明显、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实现主导产品升级、新产品开发和深加工产品的拓展,使上、中、下游产品逐步走向协调发展。重点研制生产高比容钽粉、细径钽丝、钽电容器、铌粉、铌丝、钽酸锂单晶、钽铌合金及其化合物、光电元器件等高附加值钽铌新材料和器件。

——铝合金新材料。瞄准汽车、高铁、地铁、航空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发展需求,以上饶经济开发区、横峰工业园区、玉山工业园区为基地,充分发挥上饶铝业加工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合金铝板带箔材、高精度高性能铝合金板带、大断面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大型高性能铝合金预拉伸板。结合上饶光学仪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发展的需要,鼓励企业生产高精铝箔坯料和高精CTP板,为高端影像制版提供持续和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2.光电

围绕物联网、互联网、信息家电、三网融合、智能电网和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应用需求,坚持走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发展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集成电路及物联网器件等领域,推动光电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力争到2020年,光电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以上;到2025年,初步建成产业链比较完善、产业竞争力较强的光电产业集群。

光电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促进光电产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完善产业配套环境为保障,从企业孵化、项目孵化、技术支持、人才培养、金融投资服务入手,搭建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中心、创业服务平台及投融资平台,大力优化光电产业发展环境,增强上饶对光电产业整机企业、零部件厂商、材料供应商的吸引力,放大优势、跨界融合、补链强基,做强产业链核心环节,做大产业链基础环节,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推动产业链向供应链上下游和价值链两端延伸,提升产业层次和附加值,建立起较完整的产业技术支撑平台与产业配套体系,缩短光电产业集群形成周期。为前沿技术培育与顶尖团队发展创造平台,打造高技术大公司高端引领、高成长企业不断涌现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全力建设省内一流、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光电产业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光电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

——新型显示。围绕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逐步构建完整的触控面板产业链,突破轻薄化、低功耗、多基色超高分辨率、高性能多点触控等关键技术,实现大中小尺寸全系列产品开发。对接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布局裸眼3D显示,加大3D显示模组和整机集成、制备技术开发力度。积极引导电子纸(E-Paper)、激光显示(LPD)、场致发射显示(FED)等新兴显示技术产业化。

——半导体照明。紧紧抓住半导体照明(LED)产业从外需拉动转向内需推动的机会窗口,充分发挥上饶交通物流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瞄准华东地区和中部地区需求,以劳动力密集型的封装环节为切入点,推动封装及终端应用升级拓展,以抢占创新应用制高点为导向,推出一批高光色品质、多功能创新型照明产品及系统;培育照明设计品牌竞争力,紧抓下游应用市场的特色需求,强化室内外照明灯具设计及系统集成能力,着手智能化、网络化的照明系统开发。鼓励企业加速向OLED照明进军,重点突破白光OLED器件及大尺寸OLED照明面板开发、新型透明电极开发、柔性基片发光器件及封装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积极推动传统照明企业向特殊光源产业化的功能转型,鼓励开发红外、紫外等非可见光波段的光源应用产品,结合功能陶瓷、复合金属材料等新材料的升级换代,大力拓展工业照明、传感通信、医疗保健、农业园艺等广阔应用市场。

——集成电路及物联网器件。从沿海发达地区组团式引进技术研发力量强大的芯片设计企业,到上饶建设模拟集成电路、物联网、通信、数字电视、汽车电子、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等芯片封装测试生产线,形成面广量大的产品集群。在物联网领域,重点发展传感器、射频器件及中间件、智能仪器仪表等物联网感知产品制造,优先发展射频芯片、射频收发器、噪声放大器、变频器等产品,鼓励中间件的研究与开发。

3.非金属新材料

以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为目标,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为重点,以新产品开发和项目实施为着力点,不断延伸产品链和产业链,培育和壮大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技术先进的新材料企业。大力推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的新材料产业规模化发展,建立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形成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非金属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到2025年,构建国内一流的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石墨烯产业创新基地。

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依托资源优势,加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与原材料工业融合发展,促进非金属新材料产业与光学、电子信息等产业交叉融合,推动非金属新材料技术与器件一体化,提升非金属新材料产业与上下游产业合作水平,不断催生非金属新材料优势产品,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通过宏观引导,实施政策倾斜,促进非金属新材料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横峰钽铌新材料产业基地、弋阳陶瓷新材料产业基地、广丰黑滑石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产业发展集中区域集中,推动产业总量扩张、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产学研用结合。鼓励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非金属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集中力量在具有较好产业基础的优势领域和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环节实现重点突破,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非金属新材料产业竞争优势。

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

——石墨烯。依托广丰石墨烯产业基地,加速石墨烯材料和终端产品开发,不断拓展、延长石墨烯产业链,开展超级电容器、触摸屏、导热膜、复合材料等领域的重大应用示范。围绕与石墨烯产业链紧密相关的材料、产品、设备与辅料四大核心领域,重点发展高质量、规模化、稳定化、低成本的石墨烯原料以及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石墨烯散热膜、石墨烯复合材料、石墨烯催化剂、石墨烯吸附材料等重要产品、生产设备和重要辅料。根据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的发展需求,立足上饶“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具有优势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基础,发展石墨烯触摸屏、石墨烯显示器、防辐射、防紫外线、抗菌高端服饰、高性能塑料管道、防腐涂料、土木工程材料等支撑产业。

——陶瓷新材料。依托丰富的瓷石矿、黑滑石资源,引进培育专门从事先进陶瓷材料及制品企业,以工程陶瓷应用制品研发为重点,研究开发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和电子陶瓷三大系列陶瓷新材料及制品。结构陶瓷重点发展氧化铝、氧化锆、氮化硅、碳化硅等氧、氮、碳化合物陶瓷制品,做大超细粉体材料、陶瓷挤压模具、陶瓷内衬件、陶瓷轴承、刀具和活塞等产品的规模;功能陶瓷重点发展红外隐身、热敏、压电等材料,发展陶瓷过滤器、尾气净化材料及陶瓷传感器、陶瓷汽车制动材料等系列产品;电子陶瓷重点发展陶瓷真空开关管及管壳、氧化铝陶瓷基片、陶瓷压力传感器等产品。加快节能环保陶瓷研究开发,积极推进无铅、无镉以及纳米基瓷料的研究和生产。

4.装备制造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引领为支撑、转型升级为主线、两化融合为手段,以“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制造服务一体化化为主攻方向,坚持培育发展高端装备与改造提升传统装备相结合、增加高端装备产业增量与优化传统装备产业存量相结合,促进装备制造业实现小型向大型、轻型向重型、单机制造向总集成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到2025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产业链协同高效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

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整机带动实现集群化。抢抓发达地区装备制造企业向外转移的机遇,积极引进投资额度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和知名配套企业,鼓励本地零部件企业由单一产品制造向产品系统集成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展,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以自主创新促进高端化。实施高技术装备科技攻关计划,支持制造企业与研究院所加强产学研联合,改造提升传统低端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在机械、纺织、电子等主要行业领域的示范应用。以智能项目设计带动智能化生产。引进从事工业4.0智能项目设置的龙头企业,着力提升本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进物联网技术、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应用,打造一批智能制造龙头骨干企业,把上饶建成省内领先的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城市。

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

——通用装备。对接上饶汽车行业今后一段时期内对通用装备形成的巨大需求,推动现有企业和引进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发展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的各类成形设备和机加工设备,包括铸造设备、锻造设备、焊接设备、表面处理设备、热处理设备、增材制造设备等通用制造装备。

——专用设备。壮大发展电工电气、矿山机械、电梯机电、水暖卫浴等专用设备及零部件产业项目和基地建设步伐,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和产业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发展金属新材料均匀化纯净化等本地需求旺盛的环境友好型装备制造业;培育轨道交通、仪器仪表、农业机械、环保机械、工程机械等高端专用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低空经济,建立无人机和通航飞机的研发、制造、试飞及培训基地。

——关键基础件。提升发展轴承、凸轮轴、紧固件、耐磨泵等基础件制造业发展水平,大力培植“小件巨人。以满足上饶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对关键基础件配套件质量水平和配套能力的需求为目标,围绕龙头企业引进和发展一批配套企业,完善上游预处理和下游深加工产业链环节。重点发展智能控制器、精密模具、高速精密传动装置、高强度紧固件、高性能液压/气动/密封件、精密铸件等基础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建设区域基础件制造基地和配套中心。

5.电子信息

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保障,以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依托,以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产品为重点,坚持“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提升品质、产业链集聚的发展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把上饶建设成为省内重点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到2025年,初步形成发展辐射力强、聚集效应明显、具有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加强战略布局,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扶持壮大行业骨干企业,成为支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在核心部件设计、制造及代工领域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核心部件企业需求,培育一批规模优势明显、专业化水平较高的零部件配套骨干企业。重点支持本地企业提升配套能力,增强域外企业根植性。以龙头企业和关键产品为核心,重点引进关键元器件、电子基础材料、高端软件等领域的配套项目,加快培育一批中小型配套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在本地配套,鼓励本地企业主动为龙头企业配套,促进产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

——消费电子。抓住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利用产业转移、联合开发、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大力引进和培育中下游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加大投入,延伸产业链和配套企业,从外围向核心推进,从加工装配向研发制造转型,高标准打造特色鲜明、协同有力的新型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基地。把握消费电子产品智能化和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大中型工商企业的智能计量产品系列、智能家庭网关设备、家用安防及消防设备、医疗信息系统设备、商用及企业级高端存储系统等产品,加强对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汽车电子。积极对接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和车联网产业演进趋势,重点发展电子导航系统、汽车信息处理与显示系统、车载网络和蓝牙通信系统、车辆定位系统、数字音视频娱乐系统、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系统等车载电子产品,电子式仪表、灯光智能控制、自动空调、电动车窗、中控门锁、电子防盗系统、轮胎气压监测报警系统等车身控制系统,电子点火控制系统、燃油喷射控制系统、怠速控制系统等动力控制系统,自动防抱死(ABS)、电子自动控制变速箱(ECT)、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巡航控制(CCS)、四轮转向控制等底盘控制系统,以及传感器、微特电动部件、电源管理与功率驱动部件等车用元器件和部件。

6.生物医药

以创建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国际医疗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以建设“国际生命健康城为目标,以上饶(国际)干细胞产学研基地、深圳前海圣辉堂医疗健康产业、深圳海普洛斯生物科技、迈普再生医学科技等项目建设为依托,充分利用上饶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制品、原料药和中间体,力争引进一批国际国内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创新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力争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到2025年,建成赣浙皖结合部生物医药产业化高地。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加强生物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统筹上饶现有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人才、产业基础等资源,加大对生物医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研发实验室的支持力度。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并举,鼓励企业利用资源和产品优势,对相关上下游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进行债券融资和上市融资,促进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链延伸。积极引进国外知名药企,提升园区产业发展层次,示范带动本地企业提升产品层次。以建设上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抓手,积极开发中医药养生、游乐养生、美食养生等特色疗养产品,加快建设一批健康小镇、国药养生基地等专业化健康养生旅游基地,促进形成健康服务业与生物医药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机制。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

——现代中药。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大力振兴上饶中成药品牌,大力发展中药新制剂、组分组方中药制剂、天然药物等新品种。优先开发有中医药治疗优势的中成药品种。使用超临界萃取、膜分离、超微粉碎、颗粒饮片等新技术生产项目,指纹图谱等中药制药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中药制药过程质量监控技术,建立中药活性成分资源库,实现中药的现代化生产。进一步规范中药材基地建设,加强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和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如覆盆子、铁皮石斛等。

——生物制药。跟踪干细胞领域国家政策导向和技术发展动态,积极开展临床转化应用研究,做好技术储备。加强与北京、深圳等国内生物医药创新资源富集区的深度合作,鼓励企业开发用于重大疾病和多发性疾病治疗的重组蛋白质多肽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等生物技术药物。围绕重大疾病诊疗和食品安全检测需求,大力开发低成本分子生物学诊断试剂、基因检测试剂、免疫诊断试剂、生化诊断酶试剂、高通量生物芯片等产品,加快发展病源微生物以及有毒有害化学物检测相关试剂。

——医疗器械。瞄准医药服务和健康需求的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趋势,在专科医疗设备、植入材料、新型体外诊断产品等领域,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领先企业,加快壮大医疗器械产业规模。

7.绿色食品

依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万年县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上饶县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婺源国家生态县和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铅山河口“万里茶道第一镇等资源和社会知名度、美誉度,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打好产业特色和生态特色两副牌,在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方面下大力气,推动上饶食品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升级转变,大力发展方便休闲、营养保健等特色食品,提高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功能特色食品比重,把上饶打造成打造全国优质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2016-2020年年均增长20%

十三五期间,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鼓励各县(市、区)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培育壮大食品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促进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进一步壮大农业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打造万年贡米、横峰葛业、婺源绿茶、铅山河红茶、信江河谷(上饶县、玉山县、横峰县、万年县、德兴市)油茶、万年生猪、广丰白耳黄鸡、鄱阳湖区大宗淡水鱼、万年无核珍珠、上饶淡水鱼糜加工及制品、广丰马家柚、余干芡实、弋阳雷竹、上饶中华蜜蜂等农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进一步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强化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鄱阳湖大米鄱阳湖水产婺源绿茶葛佬得尔乐德兴覆盆子源森油茶等品牌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以品牌占领市场,使上饶生态优势转化为农产品的品牌优势。积极引进有品牌、有渠道通路的龙头企业(如可口可乐、农夫山泉、汇源、加多宝、娃哈哈、华润万家、中粮集团、光明食品集团、温氏食品集团等),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扩大种养规模和深加工能力,突破品牌和市场瓶颈,力争每个县市区打造1-2个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创新农产品和食品流通销售模式,加快发展农产品及食品冷链物流,拓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渠道,建设立足上饶、面向长三角、珠三角大中城市的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注重运用互联网+”旅游+”文化+”高铁+”战略,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

——大米深加工。进一步弘扬稻作文化,提升万年贡米的品牌价值。鼓励江西万年贡米集团有限公司做大做强,扩展优质农产品基地,向精深加工方向延伸产业链条。依托袁隆平院士担任万年贡米产业发展首席顾问的良机,开展传统贡谷提纯复壮、稻米精深加工及其副产品研发工作。着力引进深加工类企业,做大做强鄱阳县和余干县大米深加工产业,促进大米加工企业对大米加工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积极做好“弋阳大禾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制定大禾米种植、生产技术标准,实施大禾谷种植、加工标准化和品牌保护工程,将弋阳大禾谷产业做大做强。

——茶叶。以绿色生态绿茶与有机茶为主导产品,重点开发文士茶、富士茶、农家茶系列产品。加快推进茶叶深加工,发展袋泡茶、速溶茶、保健茶等新型茶饮料,开发茶药品、茶多酚、茶色素等一系列产品,开发茶叶功能成分提取物,为其它(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提供原料。加快茶叶生产地区与全国大中城市的对接,鼓励、支持茶叶企业、专业大户、经销商等继续按照连锁店、直销店、加盟店模式建立营销窗口,不断完善营销网络,重点拓展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市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市场及港澳市场,扩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实施婺源绿茶振兴发展战略,突出婺源茶叶“有机、健康、高品质品牌个性与灵魂,进一步提升婺源绿茶品牌的市场知名度,把婺源建设成为全球有机茶生产加工与集散中心、高品质安全绿茶生产中心、优质安全出口茶生产与加工中心,进入全国县级茶产业第一方阵。充分发挥万里茶道第一镇的影响力和武夷山独特的茶资源优势,支持铅山河红茶优化制茶工艺,建设红茶产业城,重塑铅山河红茶世界品牌。

——饮料。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培育和发展葛根种植基地,推出一批葛根种植示范基地。加快葛产品研发与开发力度,新增一批葛产品深加工企业。以横峰葛佬葛润企业为龙头,推进葛饮料、葛粉、葛茶、葛三宝、葛米、葛面等系列葛产品开发和生产。规划建设葛博园,集葛生物标本、葛文化等为一体,打造葛根种植与精深加工为一体的中国葛都体验观光游。

——其他特色农产品。充分发挥“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的社会美誉度,做大做强铅山县红芽芋、广丰马家柚、弋阳雷竹、余干芡实、余干辣椒、婺源荷包红鲤鱼等产业。支持信江河谷地区(上饶县、玉山县、横峰县、婺源县、德兴市)及万年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支持横峰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打造有机硒特色品牌;支持玉山大力发展鳗鱼、鱿鱼加工,推进产品国际化经营。

专栏4-1:上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据统计,江西有104个土特产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而上饶就有30个,占比高达29%。在30个上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2个药用,2个药用、食用均可,1个木材用,其余25个均为食用。这是上饶发展绿色食品的资源基础和天然优势。

上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序号

名称

分布地区

备注

1

上饶山茶油

上饶县

 

2

上饶白眉

上饶县

茶叶

3

上饶早梨

上饶县

 

4

上饶土蜂蜜

上饶县

 

5

上饶青丝豆

上饶县

 

6

广丰白耳黄鸡

广丰、上饶、玉山

 

7

广丰马家柚

广丰区

 

8

横峰葛

横峰县

食用、药用均可

9

铅山红芽芋

铅山县

 

10

铅山河红茶

铅山县

 

11

黄岗山玉绿

铅山县

茶叶

12

德兴红花茶油

德兴市

 

13

德兴铁皮石斛

德兴市

药用

14

德兴覆盆子

德兴市

食用、药用均可

15

铁山杨梅

上饶县

 

16

万年贡米

万年县

 

17

婺源荷包红鲤

婺源县

 

18

婺源绿茶

婺源县

 

19

大鄣山茶

婺源县

 

20

弋阳年糕

弋阳县

 

21

弋阳大禾谷

弋阳县

 

22

弋阳多穗石栎

弋阳县

木材

23

余干辣椒

余干县

 

24

鄱湖藜蒿

余干县、鄱阳县

 

25

三清山白茶

玉山县

 

26

玉山黑猪

玉山县

 

27

怀玉山三叶青

玉山县

药用

28

三清山山茶油

玉山县

 

29

怀玉山马铃薯

玉山县

 

30

临湖大蒜

玉山县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8.新型建材

以技术装备改造升级、质量品牌提升、兼并重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为重要手段,改造提升传统建材行业,突破发展新型建筑材料行业。优化产品结构,发展绿色生态水泥、多功能建筑材料、璞晶新材料和新型建筑陶瓷,培育发展基于黑滑石的新型建材等高端产品。“十三五期间,将上饶打造成江西省新型建材产业基地(玉山)、江西省水泥熟料产业基地(弋阳)、全国唯一的黑滑石产业基地(广丰)。到2020年,新型建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0亿元,2016-2020年年均增长19.5%

十三五期间,新型建材产业的发展思路是:以大企业集团为龙头,支持水泥行业并购重组,强化规模优势,做大做强万年青水泥、弋阳海螺水泥、南方水泥等骨干龙头水泥企业,以技术、管理、资源、资本、品牌为纽带,通过公开拍卖、股权转让、租赁经营及托管经营等多种方式加快产业链和价值链融合。以玉山县、弋阳县、万年县为重点,推动水泥等建材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加快建材产业结构和产品类型调整,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使用寿命长、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建材。淘汰落后的石灰窑产能,更新为具有环保、节能功能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石灰窑,推广电改袋电袋复合等技术装备。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和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向高端高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支持弋阳县大力发展南瓷北钙(依托南部地区的大源岭瓷石矿资源,推动陶瓷工业园建设;整合北部地区的优质石灰石资源,推进碳酸钙产业升级扩能,打造中部地区高端纳米钙产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余干电厂脱硫石膏、粉煤灰和蒸汽等资源生产新型建材产品。利用铅山县丰富的瓷土矿资源对广东佛山、汕头、福建闽清、江西高安、景德镇等地的建筑陶瓷、卫浴、洁具等企业进行招商,打造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大力推进江西建材集团在铅山县投资的“璞晶材料项目,充分利用各选矿企业的尾砂做原材料,生产新型建筑材料。依托广丰区丰富的黑滑石资源,培育发展黑滑石深加工产业集群,推动黑滑石新材料在国防工业、高档涂料、卫生陶瓷、纺织、医药等方面的应用。

新型建材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

——绿色生态水泥。稳定新型干法水泥产能,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加快产业链和价值链融合,整合中小水泥企业,提高水泥产业集中度。鼓励水泥生产企业向深加工方向延伸产业链,向混凝土外加剂、干粉砂浆、混凝土路面砖、水泥混凝土建筑构件等相关产业。全面实施窑炉烟气治理、余热发电等节能环保改造工程,推广普及无害化协同处置城市和工业废弃物。

——新型建筑材料。推进石灰石资源的深度开发,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使用寿命长、环境污染少的纳米级超细活性碳酸钙、脱硫剂等;积极利用玉山的膨润土、重晶石等矿产资源,发展高档石材、板材等产品;拓展建材产业新领域,积极发展建筑用陶瓷、高档特种涂料、铝塑复合板、保温材料、新型亚克力板材。围绕黄金埠电厂发展循环经济,利用电厂排放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粉及煤碴,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充分利用铅山县和弋阳县大源岭矿区丰富、高品质的瓷石矿资源,生产建筑陶瓷、卫浴、洁具。积极发展以工业尾矿和城市固废弃物为原料生产高端建筑材料的璞晶新材料。

——基于黑滑石的新型建材。充分发挥广丰拥有亚洲最大、最丰富的黑滑石矿产资源优势,重点引进国有大型企业综合开发利用黑滑石资源,构建集黑滑石原矿开采、分级精选、配方泥精细加工、电子电器陶瓷等应用产品和科技研发为一体的产业链,大力推进年产30万吨白滑石回转窑项目、100条日用瓷生产线项目、100万吨配方泥等项目建设,加快镁质瓷、电子电器陶瓷、超白砖、日用瓷等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黑滑石产业基地。

9.家居制造

针对未来消费需求升级提升生活品质需要,着力提高家居制造业品牌和档次,丰富产品类型,更加注重人性化、绿色化、智能化设计。依据现有产业基础,找准全市家居产业的细分市场定位,重点发展家具制造、水钻产业、纺织服装、遮阳产业、户外(庭院)休闲运动用品产业,把上饶打造成全国具有特色的家居制造业基地。在一些细分领域,力争做到全国第一。到2020年,全市家居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2016-2020年年均增长15%

十三五时期家居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注重家居用品时尚潮流、美观舒适、绿色环保,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功能性产品和个性化产品。加强物联网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变频技术、电子感应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功能性,实现产品的智能化、绿色化。根据客户需求,发展定制家居。实施品牌战略和专利战略,鼓励家居制造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品宣传、建立产品展示馆、企业研发中心等,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塑造品牌为重点,积极发展时尚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和新型产业用纺织材料产品,重点加强与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先进纺织品设计和研发中心的合作,培育和提升1-2个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品牌。

家居制造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

——家具制造。以广丰红木产业园、玉山家具产业园、玉山橱柜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带动厨具、床具、茶几、沙发、卫浴及家用美术品等制造生产。根据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标准,按照前店后厂的格局,建设集家具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电商、物流、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家具城。以婺源砖雕、木雕、石雕技艺保护和传承为重点,打造集三雕作品制作、展示、研究、销售于一体的“三雕文化博览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带动县域工艺品和艺术品加工业发展。

——水钻产业。充分利用余干县在水钻上游玻璃珠坯生产和水钻机械设备生产既有的优势和条件,把水钻产业做成余干县有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产业,用3-5年时间形成由水晶坯、水钻机械、水钻制造、水钻衍生品、环保设备、产品运输、磨具设计等构成的完整水钻产业链。着力在高性能玻璃制品、低碳节能熔制及工艺、玻璃水钻服饰一体化、水晶玻璃居家及城市装饰功能化方面、玻璃及相关产业检测标准信息中心建设方面发展。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工艺生产水平、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和市场声誉,建设中国水钻研究院、中国水钻博览馆。

——纺织服装。加快建立具备研发设计、产品检测、人才培训、情报信息、标准检测、知识产权、品牌塑造、展示交易、市场推广等功能的纺织服装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和提升纺织服装品牌。以毛毯、制衣、制鞋、化纤、鞋材为主,大力培育金苑服饰、亮志服装等龙头企业,积极将鄱阳县打造全省重要的纺织鞋服产业基地。发挥婺源正博鞋业、半球家纺国外市场的引领作用,实现纺织服装供应商抱团发展,开拓国内外市场,着力将婺源县打造成集产品研发、品牌设计、市场营销为一体的鞋服家纺国际推广中心。围绕水利、交通、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和医疗等领域需求,玉山县积极拓展车用内饰材料、功能性土工布、多功能篷盖布等产业用纺织材料产品,以及手术衣、防护服等专业用服装。万年县重点发展户外休闲用品及服装用各种功能性机织面料,推进旭腾聚纤聚脂纤维和聚脂薄膜及其下游项目的发展。以沙溪苎麻产业为基础,以隆润麻纺、和原麻纺企业为龙头,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和加大开放力度,优化市场环境,促进信州区麻纺织产业集群发展。

——遮阳产业。利用新建的小微企业孵化中心、遮阳产业基地、遮阳产品交易博览中心等众创平台,以“德商回归为契机,在德兴建设完善集产品研发、规模生产、连锁经营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遮阳产业链,产品涵盖竹织帘、木百叶、布艺连锁经营、电动遮阳篷和生产铝合金窗帘轨道等,建设德兴中国遮阳产业之都

——户外(庭院)休闲运动用品产业。以万年凤巢工业园“中国(中西部)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园为平台,做大做强江西昌硕户外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利兴纺织有限公司、联兴伞业有限公司等户外用品龙头企业,打造涵盖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户外休闲用品产业链,重点发展化纤长丝织造染整户外产品产业链,产品涵盖各种伞具、帐篷、睡袋、户外充气玩具等户外休闲用品。支持婺源县打造庭院运动用品产业园,建造示范性蹦床体育公园,依托程记运动用品公司将庭院运动用品上下游全产业链资源汇聚,实现产业一体化,使之成为世界蹦床制造中心。

10.静脉产业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紧紧抓住建设“全国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的契机,以上饶县、德兴市为重点,着力改变传统资源产品废物单一流向经济流程,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循环经济反馈式流程,积极发展静脉产业,推进固体废物重金属解毒、有价金属回收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等领域发展,重点打造上饶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德兴硫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将上饶打造成省级金属新材料原料加工集散中心、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集群、装备制造业再制造集群。到2020年,静脉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2016-2020年年均增长15%

十三五期间,静脉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以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为原则,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集群定位、资源状况、环境容量等因素要求,明确划分禁止入园项目、限制入园项目和鼓励入园项目三类,据此指导静脉产业项目入园。推进上饶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集散国内外废装备、废杂铜等可再生资源,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电力设备再制造、工程机械和机床再制造,完善静脉产业链。推进德兴市硫化工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打造生态工业园区。着力构建检测与认证平台、产业孵化平台、产学研平台、信息交易平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静脉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产业孵化。

静脉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是:

——铜冶炼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以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为重点,积极开发铜冶炼及加工短流程工艺技术,重点发展不锈钢阴极电解工艺、氧气底吹造锍捕金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围绕铜冶金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渣、废水、余热以及阳极泥等多种副产品及废物,采用先进的热管技术对高温烟气进行热量回收,从烟尘中回收有价金属及氧化物。

——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构建废旧电子电器、汽车、废杂金属、轮胎、塑料等废旧资源分类回收管理系统。组建金属新材料再利用技术研发联盟,集合市内外力量,重点发展固体废物重金属解毒、有价金属回收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推进废旧资源、金属尾矿和共伴生矿有价元素提取回收。

——绿色再制造。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按照“强链补链延链原则,招大引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电力设备、机电机械等领域的再制造产业,打造特色的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硫化工循环经济。依托德兴年产170万吨硫铁矿资源和江铜化工年产100万吨硫酸项目,发展硫化工循环经济。抓好万顺化工、德弘新材料、九邦化工、科润化工、宜佳新材料、展欧实业、展安药业等项目建设,着力引进硫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延伸项目,重点开发医药、高分子材料等多种产品,加强化工副产品和副产能源综合利用,构建硫化工循环产业体系。

五、产业布局

(一)两大板块产业定位与空间布局指引

1.总体空间布局

根据上饶信江河谷城镇群与滨湖两大板块工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和布局现状,总体空间布局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资源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的原则,依托“龙头企业特色镇园区等结点,在两大板块内部形成以组团为产业集聚载体的工业布局体系。在信江河谷城镇群板块内形成以上饶经开区为核心、五星环绕、点轴贯通、以点带面式的一核、一带、五星、三组团的工业布局体系;东联长江经济带、西融南昌经济圈,促进滨湖板块形成环湖一体式的三星一组团的工业布局体系。

2.两大板块空间布局体系协同发展与战略调整

——通过沪昆交通廊道,贯穿东西沿线各级开发区、工业园,辐射延伸东部信江板块和西部滨湖板块整个蝶形区域,将信江板块和西部滨湖板块整个蝶形区域联系起来。沿线重点发展生态绿色医药食品与新能源相关配套产业,围绕经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强化与两光一车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布局集聚区内,推进有色冶金产业深加工和绿色转型升级发展。

——将两大板块内产业进行整体协同布局指引,突出各自优势产业发展定位同时,充分协调两大板块内不同县区首位产业与主导产业发展内在联系性。充分发挥上饶经开区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信江河谷城镇群各县(市、区)特色优势,推动信江河谷城镇群产业集聚发展。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滨湖板块传统产业,实施传统产业信息化工程,促进滨湖板块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绿色转型,提升工业经济能级。

——通过两板块内的有机配合和协调发展,实现三个促进的目标:一是促进空间布局相对集中。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提高工业园区的建设水平,为企业提供高效行政管理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实现产业之间的协作配套。二是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通过工业化引领城镇化,通过工业合理布局带动城市综合功能的完善和城镇的协调发展。三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近期产业发展需要与中远期产业发展预留、经济建设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协调均衡发展。四是依托两大板块内县区内各级开发区,通过有效整合空间资源,构筑产业相对集中、层次分明、相互支撑的工业组团。以组团建设彰显核心开发区品牌,放大政策优势,衍生人才优势,提高经济规模效应,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图  上饶信江河谷城镇群与滨湖板块工业空间布局

3.信江河谷城镇群板块:一核,一带,五星,三组团的工业布局体系

一核:即以上饶经开区为主体,城东高铁新区和城西物流园区为支撑组成的上饶城市核心区。以该核心区为依托,着力推进城区和园区工业园区和高铁新区、物流园区的融合互动发展。全力打造“世界光伏城、中国光学城、江西汽车城

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地、打造创新型产业集聚的标杆区,着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做大光伏、光学和汽车装备等优势产业。以晶科能源为核心,向光伏产业上下游拓展,打造集聚效应显著、根植性强的光伏产业集群。以蓝途汽车产业园为契机,重点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未来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产业招商为重点,加快形成产业链条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结合矿产资源发展与矿产开发相联关的装备制造,加快形成龙头企业集聚、产业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

借鉴中关村发展模式,各县(市、区)在本地工业园区内划出一块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作为上饶经开区的“飞地园区,在符合产业规划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全权委托上饶经开区,或者由上饶经开区与当地县(市、区)政府共同组建飞地园区管委会,对飞地园区实行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在项目选择、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

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布局指引:

1.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充分发挥经开区交通优势,利用国家关于加工贸易调整政策,主动吸引上海和江浙等东部发达地区和境外加工贸易产业向开发区转移,加快开发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开发区加工贸易产业健康发展,主要承接技能工人需求量大的先进制造业、沿海加工贸易型产业。一是以汽车零部件、专用车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二是以电线电缆、低压电器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

2. 构建一区、两园、三基地的工业产业布局

一区指综合园区,主要以光学、新能源、机械电子、新材料、装备制造业为主;两园茶亭产业园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新能源产业为主,朝阳产业园以光学、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业、信息产品制造业和纺织业为主;三基地指以晶科能源为主的光伏产业基地、以凤凰光学、星汉光学为主的光学产业基地、汉腾汽车产业园为主的汽车产业基地。

3.打造工业集群发展平台,形成工业核心竞争力

1)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

以国家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平台,重点鼓励晶科能源、展宇新能源等企业加大投资,加快发展硅片、电池片及组件的研发和生产,引进光伏配套项目,重点实施五大光伏终端应用和风电示范应用工程,促进光伏产业集群的形成,并在组件环节形成技术和生产规模优势,带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不断延伸发展。

2)打造光学产业集群

以光学产业基地和孵化园为载体,加快关联性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加强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加速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将光学产业做大做强,努力建成中国光学城;加快光学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凤凰光学龙头核心区、基础光学产业聚集区、新兴光电产业区、光电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和中国光学产品应用研发中心五大功能片区布局;积极采取培育市场、服务产业、促进创业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引导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聚集发展,积极孵化一批创新创业的小微光学企业。积极发展一批光电新产品,在安防产品和LED产品技术和生产规模上形成优势,促进光电一体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3)打造汽车产业集群

以汉腾汽车产业园、中汽瑞华、爱驰亿维和上饶客车制造基地为载体,坚持整车带动配套零部件集聚发展战略,进一步壮大汽车整车产业,加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后劲,加强自主创新,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以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为引领,引进先进技术,突破关键技术,突出自主创新,推进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等配套设备生产跨越式发展;着力培育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和产品,包括短途经济型纯电动乘用车和大客车、电驱动系统平台、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形成集传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的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发展培育汽车产业集群。扶持传统客车和新能源整车的研发生产。

上饶高铁新区按照成长性好、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产业转型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积极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制造、新能源制造、创意制造和现代纺织品制造等产业。按照陆空并举、内外衔接、适度超前、统筹协调的原则,以三大枢纽为节点,构建内畅外联、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

 “一带:即高铁产业集聚带。以绕城高速南线、新320国道等绕城南环快速通道和丰溪河、上广路为轴,以坑口货运站片区、上饶经开区片区、茶亭产业园、三清山机场片区、坑口货运站片区、朝阳产业园和上饶高新区等城市及产业拓展的战略空间为依托,构建试验区产业发展支撑带,着力推进坑口货运站片区、三清山机场片区等服务业集聚区和其他产业园区的融合互动发展。

高铁产业集聚带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形成一个高地和五个示范园区,即未来重点打造赣浙闽皖四省区域中心产业发展新高地,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以高铁为支撑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创新为引领的特色资源深度开发示范区、以联动为促进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和以开放为重点的辐射整个赣东北的国际物流园。

五星:即玉山县、铅山县、横峰县和弋阳县(两县合为一星)、德兴市、婺源县。

三组团:即经开区与高铁新区、物流园区先进制造业组团,信江河谷北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团与信江上游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组团。

经开区与高铁新区、物流园区先进制造业组团。依托上饶经开区、高铁试验区、物流园区,按照成长性好、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产业转型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积极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制造、新能源制造、创意制造和现代纺织品制造等产业,打造上饶先进制造业基地。

信江河谷北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团。依托玉山县、德兴市、婺源三县,培育引进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打造上饶新兴产业集群,同时,顺应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支撑其他产业升级发展,塑造信息产业功能区。

信江上游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组团。依托横峰县、弋阳县、铅山县,以产业链条延伸为路径,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铜等金属新材料深加工产品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为主的新医药产业,以光伏和锂离子动力电池为主的新能源产业。

产业定位:

充分发挥上饶经开区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信江河谷城镇群各县(市、区)特色优势,推动信江河谷城镇群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工业经济发展层级和水平,以上饶经开区两光一车产业为中心,各县(市、区)瞄准两光一车产业,引导两光一车产业龙头企业向上饶经开区集聚,两光一车产业细分产业的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在信江河谷城镇群县(市、区)工业园区布局,不断完善两光一车全产业链。

以高铁为支撑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深化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对接合作,努力把“1+5”信江河谷经济带建设成为浙江、上海等地企业转移的优选地,成为江西省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连通福建海西经济区的节点性枢纽,对接长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产业带,力争成为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

以创新为引领的特色资源深度开发示范区。注重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打造兼具创新、绿色特征的资源深度开发示范区。加快金属新材料精细加工以及产业链两端的延伸和升级,打造江西省重要的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基地。以金属新材料、大旅游产业为基础,推进互联网信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发展,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联动为促进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片区各县首位与主导产业瞄准“两光一车,延伸产业链,打造江西省产业发展协同示范基地。注重1+5板块之间的联动,交通、信息、资源、政策要互联互通,力争形成顶层设计与地方活力有机结合、产业错位与区域联动相得益彰的协同发展新模式。

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依托我市 “一个园区、八个中心、一个基地的数字经济布局平台架构,围绕大数据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的研发与产业化,引进先进IT企业,促进大数据产业规模发展、创新发展、集群发展,建设江西省大数据产业育成、孵化、引资、引智基地。打造基于大数据应用技术的物联网产业基地,围绕物联网产业,打造以有机柔性显示产业、智能传感器、智能设备为核心,涵盖物联网应用推广及融资建设一体化的产业基地。

以开放为重点的辐射整个赣东北的国际综合物流园。发挥铁路、公路、机场、码头等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优势,上饶国际综合物流园将辐射四省交界区域,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提升现有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建设水平,建设“上饶国际物流中心(无水港),打造成生态园区、产城融合园区、外向型园区。分别建设三大区:国际物流区(其中主要布置保税仓库、海关监管仓库及综合用房、集装箱堆场、作业场地、停车场)、国内物流区(其中布置货场仓库、配送中心及综合用房、停车场、集装箱堆场、作业场地)、公共服务区(建设以海关、检验检疫、商务、展示、信息中心楼为主体及管理中心大楼用房、停车场、绿地)。

4.滨湖板块:“三星一组团的工业布局体系

三星:即鄱阳县,万年县,余干县。

一组团:即滨湖地区绿色产业组团。依托滨湖三县独特的生态优势,全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绿色医药、食品产业体系,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引领滨湖地区绿色产业发展。滨湖版块应加快融入南昌核心增长极和昌九一体化,推进一批飞地园区和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

滨湖板块要逐步形成西进东联,环湖一体式发展格局。滨湖板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突破现有的区域限制,逐步向西拓展,融入南昌核心增长极的发展新空间,主动接受南昌大都市区的辐射带动,参与南昌大都市区的分工协作,与南昌高新区、南昌经开区、小蓝经开区建立合作共建机制;同步向东对接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接受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共建飞地园区,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形成西进东联、通江达海的发展格局。同时,滨湖板块三个县区自身要形成一盘棋、一张图,做到拼盘对接、优势互补,实现错位发展、统筹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要立足整个环鄱阳湖流域,在现代交通体系构建、重大水利设施建设、绿色产业发展、项目合作、市场开拓及品牌打造、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方面与其他滨湖县实现互补、融为一体,提升环湖整体竞争力。

产业定位:

坚持走新型绿色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发展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和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努力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传统产业信息化工程,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实现滨湖板块工业绿色化发展。

加快推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发展。充分发挥滨湖三县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现有的鄱阳五金机电、纺织服装和余干水钻、万年电子信息等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项目支撑,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大力推动工业总量质量双提升。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建设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加快提升以万年青水泥、万年青新型建材、炫陶陶瓷等建材企业,整合传统中小建材企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不断提高新产品系列化和配套化。推进滨湖板块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新医药基地建设步伐,提升君业药业、成琚药业等生物医药企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改造,完善基地环保、安全实施建设,达到最严格的环保安全要求。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支撑的绿色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事关滨湖板块三县区整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在“十三五期间,必须坚定不移地践行工业强县的发展方向,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做大做强工业园区,着力打造一批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重点支柱产业,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培育一批优势支柱产业,彻底扭转滨湖版块工业发展落后局面。坚持引进与开发并举、发展与打造并重的原则,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大对轻纺服装、电子信息、特色食品加工、金属新材料加工四大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支柱产业。

(二)上饶经开区、各县(市、区)产业空间布局指引

上饶经开区:一是立足产业现状,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确定把光伏、光学、汽车三大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打造“两光一车产业集群。光伏产业主要着力于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巩固和提升在同行业的领先优势;光学产业主要着力于从镜片到镜头、模组制造的升级,促进光学产业和电子信息、安防、汽车、医疗等行业的融合发展;汽车产业主要着力于引进落户品牌汽车整车项目、新能源汽车项目,寻求关键技术、重点零部件的领先和突破,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二是做强龙头企业。光伏产业方面,积极帮助晶科能源提高产能,提升效益。光学产业方面,积极鼓励凤凰光学扩大光学中下游产品产能,加快把凤凰集团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光学核心部件的高端供应商,同时,加快裸眼3D项目建设,力促其成为光学产业龙头。汽车产业方面,大力支持三个整车项目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研发能力,早日形成年产30万辆以上的整车生产能力;充分利用超级电容与动力型锂电池双电技术的世界领先水平,实现异军突起;力促博能新能源客车保持当前良好势头,不断扩大产能、扩大市场、扩大影响力,重塑上饶客车昔日辉煌。三是打造产业完整链条。光伏产业构建了除硅料外的主产业链,在光伏终端产品应用上不断开拓新市场、取得新突破,完成从全球制造全球销售的转变。光学产业致力向中下游链条延伸,按照集约供地、集中建设、集群发展的思路规划建设光学产业基地,引进先进镜头、模组项目,建设光学检测中心等配套功能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汽车产业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围绕整车项目引进电机、电池、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落户汽车底盘、保险杠、紧固件、排气系统零部件项目,围绕汽车全产业链打造上饶汽车城。

信州区:抢抓“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机遇,推动工业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升工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工业为重点的工业结构。以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推进技术、资金、土地、人力资源和项目等要素向朝阳产业园、苎麻纺织产业基地等重点产业载体集中。进一步提升朝阳产业园发展层次,重点发展光学制造、苎麻纺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全力支持苎麻纺织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麻纺织产业基地。

广丰区: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协同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三产比重,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不动摇,做好产业集聚拉动、重大项目带动、科技创新驱动、三产融合互动、优化服务促动、园区升格推动六动文章,打造全省领先的重要工业基地。立足上饶高新区产业载体,主攻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策应上饶互联网+”高铁+”战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着力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相协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上饶县:以打造“工业集群示范区为目标,以产业集聚为导向,以振兴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茶亭产业园为主平台,围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金属新材料三大产业,坚持资智并举,突出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引进技术含量高、管理水平先进的企业、项目,推动产业大发展、大集聚,推进产业大转型、大提质,实现主导产业链条延伸、产品配套的一体化集群发展。坚持走集聚、延伸、升级之路,做大做强以汽车零部件生产为核心的机械制造业,加快金属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玉山县:以集群化、特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为发展导向,以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为主线,以加快智造升级、延伸产业链、应用新技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为主要路径,首位产业定位电子信息产业以电子信息业带动装备制造业的提质发展,同时主攻金属新材料产业,推动金属新材料转型提升,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做强装备制造业,积极对接市经开区“两光一车产业部署,重点打造云星能源、比利孚实业、大丰机电、骄洋实业等项目,同步推进轴承产业发展升级。加强与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的合作,打造上海产业转移江西第一站。进一步精准产业定位,细化发展方向,通过招商对接会、共建产业园等方式,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速扩大电子信息产业,强化众光照明、华丽丰科技等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重点推进明泰电气、杰晟照明、卓烨电器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光电产业,引进一批优势企业建成投产。推动金属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以推动富旺等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为抓手,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形成长期循环发展闭环。

德兴市:以转变资源型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为引领,以技术为支撑,实施品牌战略,坚持量质效并举,从需求端考虑,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共进,加快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以“找准支柱、做强支点、夯实支撑、优化支持为思路,以香屯生态工业园区为依托,促进百亿级产业集群涌现。推进集约发展,进一步增强支持集群集聚发展的能力。打造成熟园区,建设全市开放型经济主战场和产业集聚区,坚持生态建园、特色立园、产业兴园,合理规划园区拓展区域和开发时序,重点发展先进机械制造、遮阳和光电产业,全力做成航空零部件加工产业基地,实现机械制造高端化发展,大力实施培优扶强工程,引进一批主业突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型企业和骨干型企业,推动工业向园区集群发展,着力打造主导产业清晰、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生态工业园区。

婺源县:坚持生态工业引领产业发展,按照政府主导、园区建设、产业融合、企业参与的原则,围绕旅游商品、机械铸造、新型建材三大主导产业,将婺源县级工业园区打造成集创意、策划、营销一体化的综合型平台,吸纳更多的“高、精、尖企业入驻,形成规模经济。大力推进园区扩园工作,形成一区两园总体工业布局(一园即工业园区,两区即镇头工业小区和太白工业小区);工业园区要发展成为产业集群发展中心和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不断加大对主导产业的培育,引导产业相对集中、产品相对接近的企业聚焦园区内发展,促进主导产业链融合发展;镇头小区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传统工业和毗邻景德镇瓷都的特色优势,打造融合高精制造、创新工坊、穿做走廊、红色旅游于一体的、多元素的工业生态旅游休闲小镇;太白小区要利用现有工业基础,充分发挥与德兴铜矿一衣带水的近邻优势,结合婺源木门的行业引领优势,加强外引内联,重点发展精品木业,建成江西精品木门制造产业园。

横峰县: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幸福新横峰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全力打造“实力横峰。以园区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金属新材料、食品医药、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园区、产业、企业发展升级。大力发展金属新材料,培育以上饶和丰铜业和横峰县飞南环保为龙头的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

弋阳县:围绕建设“信江河谷城镇群新增长极、江西绿色崛起新标杆和国内健康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托弋阳禀赋资源,发挥弋阳老工业基地潜力,瞄准现代工业新业态、新趋势,逐步形成以新型建材、智能装备制造和食品医药为主导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完善服务型功能配套,将其打造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工业新城、城市新区;不断壮大主导产业。引导以南瓷北钙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智能装备制造业,推进产业集聚。

铅山县: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坚定不移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全面开展工业大转型、农业大提升、服务业大发展、景区大建设,大力推动“五化同步、三产共生演进,构建支撑县域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产业转型先行地。建设成为山水园林城市,立足于理念接轨、空间接轨、产业接轨、功能接轨,全面对接和融入上饶中心城市,发挥县工业园区平台作用,依托永平铜矿和丰富的煤炭、铅锌、铁等矿山资源,挖掘毛竹、红芽芋、茶叶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重点发展金属新材料、以光伏和锂电池为主的新能源和食品医药等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省级生态试点工业园区建设。

余干县: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加快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机械制造、新型水钻和绿色食品三大产业。大力实施大项目拉动战略,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坚持引进与开发并举、发展与打造并重的原则,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抓紧实施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电网、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制品与医疗器械等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专项工程,坚持以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鄱阳县: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发展。积极推动产业招商,重点围绕五金机电、纺织鞋服、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引进优质大项目,完善产业链条、强化产业配套。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特色化、集约化方向升级发展。大力推进园区平台建设。围绕跻身“省级重点工业园区的目标,加快调园扩区步伐,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园区金融、物流、市场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动工业园区与城镇新区融合,打造工业新城。

万年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机械电子、纺织新材料、食品医药三个百亿产业集群,推动工业规模、质量、效益上台阶,着力把万年建设成为上饶滨湖板块的重要增长极。着力实施“321”产业发展工程,推进工业翻番计划。

3上饶经开区、各县(市、区)首位产业与主导产业汇总表

县区

首位产业

主导产业

发展思路

经开区*

光伏

光伏、光学、汽车整车制造

围绕汽车研发设计与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积极发展汽车后市场,形成汽车产业集群,致力打造江西汽车城。

信州区*

光学产业

麻纺织与汽车零部件产业

围绕宇瞳光学提升传统光学加工产业,逐步向现代高端光电产品研发、制造、集成一体化发展,致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光学产业基地。

广丰区*

电子信息产业

新材料、机械制造

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着力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相协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上饶县

机械制造

电子信息、金属新材料

新材料加工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培育发展汽车零部件为核心的机械制造与电子信息产业。

玉山县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金属新材料

以信息技术带动智能化,以整机带动实现集群化。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德兴市

机械制造

遮阳、光电产业

引进先进技术,做大做强航空零部件加工产业。利用新建的小微企业孵化中心、遮阳产业基地、遮阳产品交易博览中心等众创平台,打造“中国遮阳产业之都”。

婺源县

旅游商品产业

机械铸造、新型建材

打造融合高精制造、创新工坊、穿做走廊、红色旅游于一体的、多元素的工业生态旅游休闲小镇,建成铜类金属产品深加工集聚地和精品木门制造产业园。

横峰县

金属新材料

食品药品、机械制造

大力发展金属新材料,培育以上饶和丰和横峰县飞南环保为龙头的产业集群。

弋阳县

新型建材

智能装备制造、食品医药

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使用寿命长、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建材。培育发展新兴智能装备制造业,推进产业集聚,形成以三大产业为引领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铅山县

金属新材料

以光伏和锂离子动力电池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食品医药

以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数字化融合、商业模式创新和质量品牌提升为手段,大力实施金属新材料产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食品产业化,形成一批食品龙头企业。

余干县

机械制造

新型水钻、绿色食品

坚持引进与开发并举、发展与打造并重的原则,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

鄱阳县

五金机电

纺织鞋服与食品加工

引进优质大项目,完善产业链条、强化产业配套。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特色化、集约化方向升级发展。

万年县

机械电子

纺织新材料、食品医药

培育做大做强机械电子制造,促进纺织服装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

注:(1)本表中将市区与高新区单独列出。(2)本规划及本表中涉及的主导产业指的是在规划期内对地区经济增长总体贡献度较高的产业。首位产业是指规划期内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度最高的主导产业。

六、实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障

牢固树立“工业支柱意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工业的整体谋划和组织领导,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广播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与导向作用,强化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浓厚氛围。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五年决战七千亿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实施工业发展一把手工程,市县党政主要领导主要抓工业、抓招商、抓项目。完善四套班子领导一对一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和项目制度。市政府成立信江河谷城镇群产业合作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长担任总召集人,分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上饶经开区管委会、信江河谷城镇群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协调解决产业合作的相关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委。联席会议议事制度与市工业日制度统筹实施。上饶经开区与合作方县(市、区)政府,可以围绕合作共建内容,共同成立推进领导小组。

强化考核激励机制。严格落实《五年决战七千亿工业经济绩效评估办法》和市直机关服务工业经济发展年度考核机制,把工业发展情况列为县市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内容。加大培养、提拔使用优秀工业干部的力度,选拔一批在工业发展、园区建设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干部充实经济工作领导力量,确保把业务强、干劲足的干部配备到工业和招商战线上来。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全面贯彻省市企业帮扶政策。落实兑现省委、省政府《关于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涉企税收及其他各项企业帮扶政策。已出台的涉企优惠政策,按上限(下限)执行。与企业已签订合同的优惠政策严格贯彻执行。

扩充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市本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并建立逐年随财政收入同步增长机制。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上饶经开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市本级重大工业产业化项目的补助或贴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孵化、科技创新和品牌战略、工业规划与两化融合、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业运行监测和企业培训、工业考核奖励等。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发展,鼓励各区县培育发展省级、市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

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由市政府发起设立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投资发展潜力大的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等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各区县原则上同时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在市产业引导基金中,建立信江河谷城镇群产业合作发展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区域合作重点项目,鼓励支持合作项目落地建设。

加大企业奖励力度。每年召开一次工业奖励兑现大会,表彰发展工业先进县(市、区)和工业园区,重点奖励全市科技创新标兵企业、重点纳税企业、安置就业重点企业、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等。

强化减负增效。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江西省和上饶市各项企业减负政策,清理规范涉及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及收费,全面公开服务事项目录,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适当降低各类社会保险费率。在公用事业部门逐步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市场竞争,切实降低企业各类要素成本。

(三)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积极支持上饶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一是对拟上市和挂牌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房产权属、税费缴纳、证照补办和其它需要规范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国家法规政策允许范围内,我市将从收费优惠政策、用地扶持政策、财税扶持政策、人才激励政策四个方面给予企业全方面扶持,支持企业上市挂牌。为企业上市挂牌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在组织协调方面,由金融、发改、财政等部门成立了市级企业上市挂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负责全市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议定事项。三是在奖励资金的落实方面,抓好上市梯队培育、服务指导和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利用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筹集发展资金。对在境内外主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以及在新三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的企业,积极兑现政府奖励政策;在资本市场再融资,募集资金70%以上投资上饶域的,由受益财政给予奖励。2016年至2020年,由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上市挂牌。四是在优化市场环境方面,各部门对上市挂牌程序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对企业上市挂牌融资项目,优先办理相关手续;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扩大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规模。对有合理资金需求的拟上市挂牌企业,优先予以支持并在利率上给予优惠,依法全力支持企业上市挂牌。选择骨干企业开展产融结合试点,推广面向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租赁服务。

设立工业转贷资金。从市中小微企业转贷互助帮扶基金中,安排不少于5亿元的资金规模,专项作为工业企业转贷资金,实行封闭运行、滚动使用、微利经营的原则。县(市、区)设立亿元以上规模的转贷应急资金,减低企业资金使用成本。设立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帮助部分生产经营正常、市场前景好但暂时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渡过续贷难关。

(四)夯实发展要素支撑

切实保障工业用地。重点保障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新产业、新业态用地,盘活的工业存量用地优先用于优质工业项目。市下达县(市、区)年度用地指标的50%以上用于园区和工业项目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重大工业项目,积极争取纳入省重大项目调度会议笼子,使用省级预留用地计划;在市下达县(市、区)年度用地指标执行完毕后,有重大工业项目需报批用地的,县(市、区)可专题申请市统筹支持用地指标;对符合省优先发展目录或纳入省重大项目调度会议笼子的工业项目,土地出让底价可按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的全国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执行。加大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地保障,除每年分配给上饶经开区的土地指标外,再予以一定的用地指标倾斜。加大土地二次开发利用力度,严格依法处置低效、闲置土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构建多元人才体系。充分发挥区域、交通优势,加快实施聚才工程,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度,设立人才专项基金,鼓励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创新团队和职业经理人。提供引进人才创业资助、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和医疗保障、房屋购置等优惠条件。鼓励工业企业每建立一家院士工作站或博士后工作站。大力实施育才工程,重点培养一批科研带头人、技术骨干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充分对接国内外高端教育和培训资源,着力提升企业家素质,用三年时间对规上企业经营者进行一次轮训。探索技术工人终身学习制度,通过校企合作、内部培训等多种形式着力提升员工技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主办:上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上饶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3611000001
赣公网安备 36110202000153号    ICP备案号:赣ICP备05005552号-1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
互联网+督查
赣服通